第一百七十一章 琉球入手(2 / 4)

夺鼎1617 猛将如云 3719 字 5个月前

基于自己的战略布局和日后的打算,守汉打算让琉球在蔗田中种植蔬菜!琉球的位置实在是太适合做贸易网络上的中间站、补给点了!位于琉球岛西南南岸的那霸港,西南至宫古岛平良港约170海里,至大员的基隆港约340海里,东北至奄美大岛180海里,至萨摩藩的鹿儿岛港380海里,西北至宁波府405海里,松江府上海县460海里。在广州号和常胜号这些性能卓越的大船面前,从这里出发,到上述的任何一个港口几乎都是几天之间的事情。

虽然说守汉的话让琉球君臣听的云里雾里,但是听上去似乎颇有几分道理,这样一来人不闲也不让地闲。

“大人,那以您来看,我琉球在蔗田之中套种些什么作物好?”

“这个。似乎还是要看贵国君臣的,不过,以守汉看来,似乎应该是种植些蔬菜为好。”

如同鸡啄碎米一般,尚义王爷不住的点头。引得身后的琉球众人也是不住的点头称是。

“我家主公的意思是,”倒是毛四海这个时候颇为能够为守汉分忧解围。“看看贵地能够卖些地皮给汉元商号,让商号可以在这里储备各类货物,安顿伙计居住,也好开设店铺。”

“如果河边的土地可以出售的话。我打算在那边买些土地,建设一座榨坊出来,这样一来收购的甘蔗就可以进行粗轧,运回去的便是粗糖了。”

还可以这样搞?琉球的君臣人等这才如梦方醒,有那脑子比较快的飞快的打起来算盘:眼下琉球的蔗田大约一亩最好的收成在万斤左右(五吨,如今在我国的广西、雷州半岛等主要蔗糖产区。平均亩产是五到六吨。),照着一斤甘蔗出一两糖汁计算,一亩田也就是一千斤糖,这么算来,在琉球设立榨坊,却是一个好算计。

“不知琉球采取什么法子种植甘蔗?每年大概有多少糖蔗收割?“

甘蔗的栽培有所谓的春植、秋植、宿根等区别。或者是所谓的新植蔗和宿根。春植蔗是春季下种,生长期8月至12个月。当年冬季或翌年春季收获。秋蔗则是在秋天下种,生长一年半左右再行收割。春植蔗。其发芽正值春季温度回升,生长盛期在6月至10月的强光、高温季节,有利于生长。成熟期又处在冷凉、干燥的冬季,有利于糖分积累。秋植蔗下种时温度高,发芽快。发芽率高,分蘖和伸长时间早又长,成熟也早,具有高产、高糖的优越性。但生长期长达一年半,土地利用率低,又是害虫越冬的场所,为害较严重。

就是号称用冰蚕丝制成的吊带丝袜和用丝绸制成的情趣内衣,让大人先生们不好意思开口,却又是心痒难熬。往往都是涨红了脸也不好开口。每每见到来了这样的客人,临时搭建起来的商号中,伙计就会将客人请到一旁,先奉上一杯清茶,之后低声询问,“您可是要一些闺阁秘戏之物?”

“对对对!我就是想这个!”听到这话的先生们,如同皇恩大赦一般。当伙计捧出货样,先生往往连价钱都不还一句,丢下银子转身便走。

这样的败家式采购,虽然大批的好东西变成了自家库房里的储备,可是自家库房里的银钱却如同长了翅膀一样飞到了别人的口袋里,一时间,各式各样的议论都摆到了尚义王爷面前。

感谢诸天佛菩萨保佑!

李守汉提出的这个改变甘蔗交易形式的提案,立刻让琉球王尚义、国相曾霖、三法司、表十五人众们一个个喜笑颜开,终于不用担心家里的败家娘们们把家底都掏空了!

而琉球地处热带,便采取了宿根的种植方式。也就是收割时,只收割甘蔗茎,将根仍旧留在土壤里。让它继续生根发芽,成为宿根。宿根和春植类似,也是生长一年便可以收割。

如果在南中的话,少不了会有人向守汉汇报出种植的数量,采取什么方式的种植技术。亩产和总产量大概会是多少等等一应俱全的数字。可惜的是,这里是琉球不是南中。从琉球王以下都是不知稼穑艰难的老爷。

看着眼前这群大腹便便的王爷和大臣,守汉不由得暗暗骂了自己一句“荒唐!”本来还想讨论一下,让这群老爷们在琉球推行一下蔗田的轮种与间作、套种,以加强土地的利用率和保持土地的肥力,确保作物的生长效果。但是现在看来,似乎没有这个必要。

但是,似乎蔗田的套种、间作还是有必要推广一下的。

所谓间作,便是利用甘蔗生长期长,行距大,封行迟、下种或移栽后至封行约有2-3个月这些特点,在行间种植其他短期作物,可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又可提早覆盖地面,改善蔗田生态环境,减少水分蒸发,防止杂草滋生。而套种则是在前作物收获前,把甘蔗套种在前作物行间,可充分利用土地,延长甘蔗生长期。

“但是有点很麻烦的事情。”

守汉开始扮猪吃老虎了。哦,其实对面的家伙连狸猫都不一定算得上。

“大米、铁器、棉布、菜油、豆油、这些都是极为占地方的货物啊!不可能总是放在船上。而且收购了甘蔗也是要马上运走或者进行榨糖,否则便是要烂了的啊!”

不知道是不是和家中的姬妾们在热带的阳光下对人体生理和行为艺术探讨的太多了,一时脑供血不足,面对守汉如此直白的要求。琉球君臣竟然没有人能够反应过来!

“咳!咳咳!”一时无语的李守汉只能用咳嗽来掩饰自己的无奈和尴尬。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