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 跟朕玩权谋?(2 / 4)

朱祁玉早早就来到了文华殿内,在后殿翻阅着今日的议题,前殿的长桉两侧,大明的文武,二十七廷臣早就到了,朱祁玉也没进去,先让他们在里面议一议,形成个基本共识后,他才进去。

朱祁玉笑着说道:“景泰元年朕祭祀太庙,去了稽戾王的太上皇帝号,那会儿朕就站在这里,等着廷议废朱见深太子位的事儿。”

“当时稽王妃钱氏,带着当时只有这么高的朱见深眼巴巴的看着我,我当时袖子里揣着五块饴糖,就都给了他,让他不要害怕。”

当时只道是寻常,时过境迁再看,才痛心疾首。

悔恨归悔恨,从这段过去的历史里,去总结经验教训,日后不再重蹈覆辙,才是重中之重。

但是历史总是如此的无情,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那这封奏疏,我拿回去了。”商辂拿起了奏疏,准备离开。

胡濙站起身来送客,商辂是左春坊大学士,这位置清贵无比,胡濙也希望商辂能一直这么清贵下去。

之前商辂一直有这种猜测,这是唯一合理的原因,但是缺少证据,他修史不能胡编乱造,直到今天,他终于拿到了证据。

商辂合上了奏疏,这份本应该销毁的奏疏,为何出现在胡濙手中,那自然是胡少师的手段,里面的内容让人扼腕叹息。

杨士奇、王振、稽戾王朱祁镇身上的虱子太多了,再加这一只,也就无所谓了。

李贤是宣德八年的进士,在正统年初上的这份奏疏,杨士奇问:若是瓦剌人和鞑靼人打来了,李贤负得了责任吗?

十多年后,瓦剌人不仅打了过来,还把皇帝给抓了。

人活着不可能摆脱世俗,今天商辂受人之托来他这里探听口风是人情世故,但商辂还算清贵,只要能这么清贵下去,修史立传,一辈子也是安稳尊贵。

第三个登门拜访的是兵部尚书江渊,这位主要是打听下,陛下这官船官贸之后,大明是否仍然执行海陆并举的大计,江渊需要提前做些谋划,陛下的海陆并举,变成了以开海为重的话,兵部的规划也要调整。

江渊了解了实情的始末之后,丢下了一句活该,知道陛下仍然海路并举,就闲谈了几句选择了告辞。

六部明公都到胡濙这里打听了下消息,反应各异,但是总体来说,这六部尚书是紧密的团结在陛下的身边,拥护陛下的一切决定。

很快,大明迎来了景泰十年十一月份的廷议。

这事,谁去负责呢?

商辂握着手中的奏疏,这史越修,商辂就越是痛心,他当初进士及第的时候,杨士奇已经失势,朝中僭越神器的换成了王振。

他当初对王振深恶痛绝,他还觉得杨士奇在京会好一些,现在他发现,其实杨士奇和王振,不过是一丘之貉罢了。

“陛下说过了,往前看,你如实记录便是,是非公道之事,留给后人评断便是。”胡濙看着商辂这个年轻人失魂落魄的模样,劝慰的说道:“当初陛下和我谈到了正统年间的种种,就说过几句。”

“陛下说,过去的已经无法更正,可是日后把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