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784内阁事(3 / 5)

“你们的意思本官也知道了,就在奏疏中把辽王府大纛一事也一并禀报上去,但是仅以此就认定辽王有谋反之意,本官还是不认同的,所以奏疏里不会提及此事。”

洪朝选虽然作出一点让步,但依旧不会全部按照他们的意思来写。

至于京里的各位大人会怎么看待此事,就和他无关了。

这段时间他们在江陵也听说了许多事儿,其中传的最多的就是当朝阁老张居正和辽王之间的恩怨,知道当初张阁老的爷爷就是因为被辽王灌酒醉死的。

再联想到湖广官员的举动,他们自认为其中怕是有京城的影子。

尽管程尧相是鹰犬,可他话里的意思却很明显,这事儿最好报给皇帝知道。

报给皇帝,那大家在这里讨论奏疏中要不要把辽王谋反之事作为罪名奏报还有什么意义?

就算不在奏疏里面说起此事,程尧相回京城后肯定也要报告给皇帝的。

大纛是军中或重要典礼上的大旗,通常用于指挥军队和鼓舞士气。

大纛的持有者必须是皇帝或者大将军,虽然辽王也有资格持有,但有大明天子在朝,辽王竖起大纛,还真有谋反的意思。

若是在节气上,辽王竖起大纛还好说,可偏偏是在钦差奉旨调查时打出来。

“三位大人,你们是否也认为辽王大纛是有造反之意?”

知道和施笃臣扯不清楚,洪朝选把视线转移到程尧相、董文采和吴道直三人身上,希望他们能够给自己支持。

在他们看来,作为一个疑点,奏疏里详细记载就好,至于算不算谋反,让隆庆皇帝来定吧。

于是,董文采和吴道直也支持在奏疏里提出辽王有谋反嫌疑,并将竖起大纛作为证据上报朝廷。

奏疏的决定权在洪朝选手里,他本来只是抱着实事求是的观点办理此案,有点看不惯施笃臣这种欲加之罪的做法。

可是现在,另外三个人明显都不站他一边,虽然他是在座所有人中品级最高的,还是京官。

刚刚有些松动的心防瞬间又稳住了,他觉得要是这么认输的话,实在太丢脸。

不过,他显然想错了。

程尧相是锦衣卫,对于造反这种罪名天生敏感。

辽王若只是行为不检,对他来说其实就没多少功劳,可要是扯上谋反,貌似自己的功劳就大了。

不过,他不方便明说,所以对洪朝选的问话,他只是笑笑说道:“如实奏报就好,竖起大纛这事儿,还是让辽王自己跟皇爷解释去。”

而董文采和吴道直也已经打定主意,不和湖广的同僚作对,他们既然联合起来要搞辽王,那就随便他们折腾。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