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安郡王妃轶事 第57节(1 / 2)

诚安郡王妃轶事 鸣嘤 2510 字 4个月前

元倓知道他误会了,但又不知道如何解释。两个人沉默了一阵,丁蔚又道:“咱们明日就带笙妹去宋家湾,大家一定会觉着奇怪,所以我跟祖母说了,让她老人家明日跟咱们一道去。你若是觉着单是咱们四人去还是扎眼,那就索性将赵家其他人都请去。”

“不要不要,就咱们四个人。”元倓急忙否定这提议,解释道,“那个,大哥你也知道,这女眷们多了,咱们难得看顾,反倒耽搁办正事。”

丁蔚点头说是,然后端起茶盏。看着专心喝茶的丁蔚,元倓忽然道:“大哥,你还记得吗?当年于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跟着祖母去集市。那小子别看平日里泼辣凶悍,到了人多的集市,却老老实实地跟在祖母身后,然后一双眼珠子在各色摊子上转悠不停。祖母给咱们三兄弟一人买了一个葱油饼,那孩子总说自己年小吃不完,每每都要掰下一半给祖母。”

丁蔚回忆道:“怎么不记得,那孩子吃东西吃得慢,就是吃半个饼子都没你快。你便讥笑她跟个婆娘一般,她气得追着你打,骂你是饿死鬼投胎。”

然而他却是欺负赵玉笙最厉害的人,这一两年是不遗余力地羞辱赵玉笙。如果赵玉笙果真是于笙,那他可真是万劫不复了。不会的,于笙怎么会是赵玉笙呢?

于笙干瘦邋遢,一张脸常年脏黑,五官瞧着也稀松平常。赵玉笙,即便自己一直厌恶那丫头,可也不得不承认人家确实是个难得的美人儿。赵玉笙雪肤花貌,眉眼精致身段婀娜,就算言行举止没有其他闺秀柔美斯文,但这丫头随便往哪儿一站都是极耀眼的。

差距那么大的两个人,怎么会是一个人呢?人长大了,模样委实会有些变化,可于笙和赵玉笙,这变化也太大了吧,简直是换了个人。不会的,一定是自己想多了。于笙之所以叫于笙,只是因为他姓于而已,和赵玉笙没有任何关系。

再则说了,丁家祖孙是知道自己这么些年在苦寻于笙的,若是赵玉笙果真是于笙,他们不至于瞒着自己,关于这一点,他还是深信不疑的。

况且赵玉笙若真是于笙,自己那般待她,她肯定早就嚷出来了。别看那孩子大多时候都显得精明稳重,其实骨子里却是个爆炭脾气,她不可能忍到这地步的。

第65章 不是巧合

赵玉笙幼年一直扮作小子,赵玉笙幼年流落市井吃尽苦头,直到十一岁才被赵清溪找回……赵玉笙,玉笙,于笙,于笙,玉笙……

元倓念叨了一阵,觉得喉咙仿佛锁住了一般,抬手去端身侧的茶盏,却因为哆嗦得厉害,将茶盏打翻,茶水流得到处都是。

“笙妹是女子,你堂堂七尺男儿,也好意思跟她争高低。”这是这几个月丁蔚和自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二弟,笙弟比你小那么几岁,你也好意思跟他争高低。”这是当初在丁家丁蔚和自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时间过去了那么多年,然而丁蔚的语气没变,神情也没变,一样的哭笑不得,一样的不以为然。

这么想了一阵,元倓心头的惊涛骇浪方平息许多。扶起茶盏重新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正慢慢喝着,婆子来报说丁蔚回来了,可以请他进来不。元倓仰头将茶一口喝干,沉声道:“请他进来吧。”

丁蔚在椅上坐下,婆子换了热茶过来,给他们各自斟了,元倓挥手让她下去。丁蔚看了看元倓,叹息道:“衣裳换过了,看来你果真是踩到田里去了。这么大个人了,走路还不看路。三月的天还是有些冷的,二弟没事吧。”

元倓双手捂脸抹了一把,长出一口气:“没事,就是头有些发晕。”丁蔚急道:“头晕,哎呀,兴许已然受了风寒,你喝过姜汤了吗?”

元倓摆手:“我没受风寒,头不过些微有些晕罢了,很快就好,不必大惊小怪。”丁蔚皱眉:“那你赶紧躺下歇着吧,要不明日带笙妹去宋家湾集市你就别去了,我带她和祖母去吧,这样还不招人注意些。”

“那怎么行,我一定要去。”元倓声音忽然拔高,将丁蔚吓了一跳。丁蔚讪讪地道:“呃,我也是担心你的身子,其实这么重要的事情,你怎么能不在场呢。”

丁家祖孙都不是攀附权贵的人,对新昌伯府认干亲的提议却一口答应。丁家祖母更是随时念叨着赵玉笙,恨不能去哪儿都有她跟着。而赵家对丁家也好过了头,丁家祖母过生日他家不光老太君亲临,连赵清溪都冒着被御史弹劾的风险来赴宴,这摆明就不正常,他怎么之前都没想到呢?

“我幼年时在乡下有个朋友,眉眼跟你极像,所以那日在徐家看到你我才会那般惊讶。”“那人死了,五年前就死了。”五年前,自己就是在五年前抛下那孩子的。

“我明白了,什么四公子,该叫权贵四公子才恰当吧。大家比的只是长相出身,至于人品才学根本不予考虑。比如这诚安郡王元倓,哪怕他是个言而无信冷酷无情的卑鄙小人,大家也会推他为四公子之首吧。”赵玉笙一开始就对他有一种莫名的敌意,说起他来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屑。

元倓将自己这一两年和赵玉笙之间来往的所有细节回忆了一遍,越想越心惊,越想越惶恐,浑身如堕冰窖,身子抖得宛如风中的树叶。

于笙是他心心念念一直在寻找的人,是他想呵护一生的人,他无数次在心里发誓,只要能找到那孩子,他一定不叫他再受一丁点的苦,不准任何人再欺负他。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