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导舆论(2 / 4)

汉武挥鞭 汉武挥鞭 2311 字 5个月前

信奉长翅膀的鸟人或憧憬乐土七十二少女的圣战士,滚粗好么?

刘彻细细想好对策,便是遣郎卫执手令,急召正在中原巡视各处慈济观的宣德,命其快马进京,不得有半分延误。

汉六十三年岁末,数则流言在关中各地交口相传,并迅速传扬至中原各郡县,乃至蔓延整个大汉。

昔年太后王娡梦的骄阳入怀,不日便即有孕,随后诞下龙嗣,是为当今大汉天子刘彻,可见今上乃是日神临尘,贵不可言。

匈奴人得知今上乃是日神,不甘见得今上护佑大汉社稷永昌,又记恨连年战败之仇,不惜放出北地灾神,要于来年三月在关中各地降下天灾,非但有倾盆暴雨,还会伴有冰雹。

大汉取官时尤重官声,在民间口碑好的官员往往在升迁时占有极大的优势,故而各地官府对声誉极佳的慈济观愈发看重,便连当地的世家大族也纷纷赠与慈济观大笔的香火钱,为家族谋求良善之名。

宣德虽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却并不迂腐,反是极为狡诈厚黑,这亦是他最被刘彻看重的特质。

宣德命各个慈济观的观主将世家大族送来的香火钱尽数收下,并投桃报李,在布粥施饭乃至救灾时适当的为那些世家扬名,向百姓们提及他们出资布施的善举。

如此一来,所有人各取所需,自是皆大欢喜。

随着慈济观的影响力愈来愈大,宣德身为大观主,已成为扬名各地的大善人,又在刘彻暗中的推波助澜下,隐隐有执道教牛耳的势头。

唯有当今天子能引日神之力,为大汉万民驱邪避灾,然天子年岁尚幼,神力未彰,需得先在来年春祭大典上祭祀日神,再于中元节祭奠为国捐躯的大汉忠魂,方能于七月廿九辛亥日聚日神及忠魂之力,引来日曜神力,消灭北地灾神。

大汉百姓若不齐心协力,为今上祈福,并竭力对抗天灾,则今上性命危矣,大汉亦将为北地灾神占据,沦为匈奴附庸,再无今日荣景。

这些流言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大汉百姓因之群情沸腾。

近年大汉对匈奴连战连捷,百姓们的民族自豪感爆棚,加上朝廷屡屡减免赋税,轻徭薄赋,又遇连年丰收,百姓丰衣足食,对已退位的太上皇刘启和今上刘彻是颇为感念的。

当然,道教和道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刘彻允许大汉出现道学宗室,却觉不会允许大汉出现一个道宗。

汉人信奉和崇拜祖先即可,宗教甚么的还是免谈了。

后世谈甚么华夏信仰缺失,那是别有用心的公知或愚蠢的盲从者的谬论,华夏百姓向来不缺乏信仰,祖先筚路蓝缕,开启山林,我们感念在心,故而年年祭祀。

笃定人定胜天,先祖开天辟地,采石补天得为神,这不是信仰么?

顶多是华夏百姓较为实际,求财之时拜财神,求子之时改拜送子观音,这算甚么信仰缺失,这是古典实用主义好么?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