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倭国贵金属大开发(2 / 2)

在寻金右卫多年的老采矿匠人高兴的手舞足蹈跑来禀告一直在矿场上的谢迁。

听到消息,谢迁丢下手头上的工作跑到冶炼场,冶炼银的炉子炉口银白的银溶液缓缓流入三寸长两寸宽的模具,一枚枚银淀逐渐成型。

初步估计第一次出银就能得一百枚银淀,每枚是十两,那就是一千两白银,这还仅仅是试炼。

成果斐然,谢迁止不住心头的兴奋,下令所有劳役全部投入到采挖矿石中去,建造更多用吹灰法炼银的高炉。

久经时日,石见银山所处的大森山下炼银的炉火日夜不熄,矿洞里,挖矿的劳役如同机器一般麻木而有序、满身泥土,将一篓篓矿石背出矿洞,在水力碎石锤下锤成碎石块再投入到高炉内冶炼。

王勃看着侍女递上来的官方告身,上面自己的笔迹,顿觉被燕王坑了。现在反悔?告身上可是他亲笔写着:“某诺反悔,不为君子,妄为人臣,不忠不义,不仁不信的无耻小人,死后必堕九幽……”

……

寻金左卫郞将李来亨亲自带队下,组织精干人手历时半月基本探清了石见、因幡、但马三国内银矿的具体位置,储量评估为大型银矿。

相关探矿资料李来亨将其移交给专门负责采矿的寻金右卫郞将谢迁。

谢迁此时以派人从黄海舰队指挥使王傲珂手中接手了佐渡岛金银山开采权,并向各银矿储地驻军将领递交了燕王准许寻金右卫从当地征发倭人劳役采矿的命令。

一块块冶炼好的银淀打包装箱,由寻金右卫派专人押送回平壤验明无误后再入龙吟钱庄铸成千万枚银钱投入市场。

随着石见、因幡和但马国境内琵琶湖边上的生野银山相继开采投产,加上佐渡的金银山,每月为李煜带来白银四万两,黄金三千余两,付征倭军费绰绰有余。

李煜实现了他向安东文武所声称的那样,战争也是能发财的,而不仅仅只是徒耗粮响、消耗国力。

忘战必亡,好战不一定会亡。

这得看发动战争的主帅,如何将一场战争变成于国于民有利可图,不但不消耗国力,反而随着战争的推进使国力愈加雄厚。

佐渡岛金银山开采以进入正轨,当地倭人又十分配合倒不需谢迁过多关心,重点放在探明储量最大,也是李煜重点关照的石见银山。

率军驻守石见的是苏明秀,谢迁拿出燕王的命令表明来意,苏明秀召来石见国安浓、迩摩、那贺、邑知、鹿足、美浓六郡暂时委任当地投降的倭国权贵的郡守,下达先期征发两千青壮服劳役。

由于燕王下令恢复占领倭国土地上的部民制,普通倭人成了权贵占有的奴隶集体,专门生产供权贵所用的各项生活物资。

六郡守听到苏明秀要征发劳役心里不太乐意,但也不敢违背苏明秀的命令阳奉阴违,毕竟石见国可是苏明秀一刀一枪打下来的,而不是像周防、安芸等国内保守势力举兵助唐军攻下的。

“出银了,谢郞将出银了……”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