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霸业 第六十八章 封闭海参崴(3 / 5)

铁血帝国 月兰之剑 4913 字 5个月前

布勃诺夫惊叫起来,却晚了一步,一簇炮弹打来,正中“保雅林”号舰桥,布勃诺夫和作战参谋等人当场阵亡,受了轻伤的舰长拉舍维奇中校接替指挥,下令本舰开炮反击,其后各舰也纷纷向华军舰船开火,大炮的闪光立时把海面映得一片惨红。

混战中,拉舍维奇注意到华军阵营中竟有两艘挂着圣安德烈旗的舰船被围拢在中央,被打得浑身冒火,意识到那两舰很可能就是掉了队的“可怕”号和“热心”号,遂命本舰率队猛冲,前往救援那两艘俄舰。

“妈的,鬼影都没有,今天怎么就不出来呢?”

布勃诺夫有点胆怯地骂了一声,下令返航,他不敢在这里逗留过长时间,害怕遇上比己方强大得多的敌人,另外,他还想尽快回去寻找那两艘掉队的驱逐舰。

途中,信号兵突然报告:“前方200米有军舰航行!”

布勃诺夫以为是归队的“可怕”号和“热心”号驱逐舰,遂下令全速跟进。

直到密密的舰影出现,布勃诺夫才意识到对方并非自己支队里的小驱逐舰,而很可能是敌人的布雷支舰队,布勃诺夫见敌方舰船似乎较大、较强,忙下令转舵,企图借浓浓的夜幕远遁,忽然一排明亮的光柱闪过,牢牢地罩住了布勃诺夫的旗舰“保雅林”号。

水雷是海军古老的武器,中国早在宋元时期就发明了以香火为引信的延时水雷和以炭火盆为引信的触发水雷,采用机械触发装置的水雷则首先应用于1740-174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时的安特卫普围攻作战。亚俄战争时期,双方主要使用自动定深电液触发锚雷。它由雷体和雷锚两部分组成,雷体通常呈球形,通常涂有黑漆,不易被发现。雷体下部是炸药室,装有一百到三百公斤的梯恩梯炸药和电雷管,上部是空的,使雷体具有一定的浮力。雷体上有五个角,叫触角,触角内装有发电装置,并由电线连接到电雷管上,当舰体在水中触碰到雷体上的触角时,发电装置产生电荷,引爆电雷管,从而引起炸药爆炸,水雷爆炸中心与舰体的距离非常近,被称为接触爆炸。锚雷爆炸的能量很大,它以强大的压力波冲击舰壳,压力波超过舰壳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时,舰壳就破裂,舰体进水,其破坏半径一般为5-6米。中小型舰船如碰上一个两个水雷,往往当场沉没,即使大型舰船触上水雷,若被炸的部位过于关键,恐怕也难自保。为了保证雷体在不同海深的情况下自动地布设在预定的深度上,雷锚装有自动定深装置,一般视所布海区状况设定在2到10米深度上。当时双方的大部分军舰上都安装有布雷装置,但普通军舰上能够携带的水雷数量有限,在布置大面积水雷场时效果不好,故双方都建造了少量专业布雷舰,开战前,俄太平洋舰队拥有两艘布雷舰(又称驱逐巡洋舰)“叶尼塞河”号和“阿穆尔河”号,可一次携带和布设一百二十枚水雷,华军则拥有三艘布雷巡洋舰“枭龙”、“蛟龙”、“青龙”,可一次携带和布设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枚水雷。

这天晚上,王洛功上校率领的布雷舰队共携带有二百九十枚水雷,计划在海参崴港以东六到七海里外布设一个长方形的雷区,在此之前的11和12日两天,各有一支布雷舰队在离港口更近一些的地方布下了两处雷场,共三百四十六枚。然而,为这支舰队官兵所不知的是,一队俄**舰当夜正好徘徊在他们的目的地周围。

9月14日20时,布勃诺夫海军上校率领由巡洋舰“保雅林”、“大力士”号和八艘驱逐舰组成的支舰队出海巡航,他是奉马卡洛夫中将之命,从已经清扫过水雷的秘密航道中开出,寻找并消灭可能前来布雷的敌军舰船。前天,布雷舰“叶尼塞河”号在实施布雷作业时忽然发生爆炸,带着大部分乘员沉入大海,前往查明该舰状况的巡洋舰“骑士”号连续两次触雷,在第二次触雷后两分钟内完全沉没。马卡洛夫中将认为一定有敌舰趁夜前来布雷,遂派出扫雷队,清扫出一条狭窄的航道,以派出巡逻队在港外截击敌布雷舰队。

这天夜里月光微弱,天空多云,视野不良,布勃诺夫担心各舰掉队,遂命各舰打开舰尾灯跟进。可是令人担心的事却果真发生了,21时左右,作战参谋报告,排在队伍末尾的驱逐舰“可怕”号和“热心”号不知去向,联络不上。

布勃诺夫不禁心生忧虑,这几天夜里,常有巡逻舰报告这一带发现敌舰,并时有交火发生,若是掉队的两艘驱逐舰与大股敌舰队遭遇一定凶多吉少。

“不好,是敌舰,快反击!”

布勃诺夫叫道,却听到了观察员报告:“是我们的军舰,那艘军舰挂着圣安德烈旗!”

“什么?怎么可能,等一等,不要开火!”

布勃诺夫心生疑惑,转到那名观察员身边,借着耀眼的探照灯光果然看见了一面蓝白色的圣安德烈旗正迎着徐徐海风轻轻飘扬,可是在那面圣安德烈旗不远处,却忽地亮出了一面赤地金龙的中华帝国海军战旗!

“敌舰,快开火!”

作战参谋建议他停止前进,以等待掉队参谋,但他拒绝了。

“继续前进,注意与尤拉索夫斯基海军中尉等人的联络。”

布勃诺夫下令道。

尤拉索夫斯基海军中尉即是“可怕”号驱逐舰之舰长。

23时,布勃诺夫的支舰队在预定地点绕了几圈,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