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惜玉闹青楼(1 / 2)

晁盖话音刚落,李师师就“扑哧!”一声笑出声来,鼓掌叫道:“好词,让蔡京、高俅、童贯等人丑态尽显。此等好词,品茗怎能尽兴?当浮一大白!”她回首叫道:“兰儿,拿大碗,倒烈酒来!”

很快,一个乖巧的小丫鬟摆上来两个大腕,斟满了烈酒。李师师端起一碗来,高声道:“就凭黄大哥这等好词,林娘子的事包在奴家身上。奴家先干为敬!”说着,一仰头,一饮而尽。

“难怪日后金兵围攻汴梁之时,此女能够以家财劳军?果然不失为女中豪杰也!”晁盖站起身来,也是一饮而尽。

两人你一晚,我一碗,不一会儿,一大壶烈酒已经见了底。李师师笑道:“痛快!痛快!痛快!好久没有这么痛快地喝酒了!可恨!可恨!可恨!可恨赵官家不听奴家之言,任由蔡京数贼恣意妄为!”

“有这等事?”李师师有些惊讶了。

晁盖将林娘子五岳庙上香,被高衙内调戏,后来高俅设计陷害林冲,逼得林冲休妻,后又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的诸多故事原原本本说了一遍之后,又长长叹了一口气:“这种事不但真实发生在天子脚下,而且那高衙内如今正把林娘子绑在樊楼后面的一座宅院里,眼看名节就将不保!”

“有这等事!没想到高俅这厮深蒙官家宠信,却干出了这般人神共愤的下三滥勾当,真是气煞奴家了!”李师师拍案而起,朗声道:“黄大哥说的没错,此时奴家不知则罢,既然知道了,如还是不管不顾,那真是枉披了这张人皮!”

“这么说,姑娘答应管这件事了?”晁盖放下了心中那块大石。

“黄大哥既然是有备而来,就应该知道奴家的脾气!你说这件事奴家有推脱的理由吗?”李师师笑了:“奴家是答应了,但是有一个条件。”

眼前虽然是温柔乡,但在晁盖看来,比那枪林剑雨更加可怕,却也更加让人向往。但晁盖毕竟是晁盖,在他的生命里根本找不到退缩一词。于是,晁盖掀开珠帘,昂首走进了李师师的闺房。

也许是心理作用,也许是李师师的确技高一筹,同样是碧螺春,味道却比楼下茶坊里好了不知多少。晁盖品了几口香茶,望着李师师花一般的脸庞,暗道:“比之惜玉妹子,李师师多了几分书卷之气,但却少了几分英姿飒爽,两人称得上是各擅胜场。”

“贵客高姓大名,来自哪里?”李师师倒是落落大方。

晁盖道:“在下黄盖,乃是孟州的珠宝商人,在东京做生意时,听说了一件不平之事,故此冒昧前来,希望姑娘能够拔刀相助。”

“噢?你黄盖被周瑜打得自身难保,却有心思来管别人的闲事?”李师师倒是和晁盖开起了玩笑。

“姑娘请讲,只要黄某能够办到,一定如姑娘所愿。”晁盖朗声道。

李师师轻轻一笑道:“奴家不要什么奇珍异宝,只要黄大哥再赋词一首即可。”

晁盖暗暗叫苦,但又不得不硬着头皮道:“姑娘,请出题。”

李师师正色道:“黄大哥不妨就用当朝时政为题吧!”

晁盖想了半晌,觉得用岳飞的《满江红》不妥,因为“靖康之变”数年后才会发生,用李清照的《如梦令》也不合时宜,伟大领袖的《沁园春》更是难以出口。就在晁盖就要放弃之时,忽地想起了当年那位睡在上铺的兄弟所吟诵的另一首很有趣的小曲,乃是元朝张鸣善的一首《水仙子》。因为曲词非常有意思,所以晁盖记得很清楚。于是就张口唱道:“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时都是哄,说英雄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虽是别人的事,但是绝对不是闲事!如此人神共愤之事,某既然知道了,就不能不管!否则,枉为人也!”晁盖说着,把目光扫向了李师师,道:“姑娘乃女中豪杰,侠骨柔肠,想来不会坐视不理。”

“黄大哥既然如此说了,奴家若是不管,便是枉费了黄大哥的赞誉。”李师师倒是毫不推脱,爽快至极道:“黄大哥说来听听。”

晁盖品了一口香茶,问道:“姑娘久居东京,可听说过原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的名声?”

“豹子头林冲?奴家当然听说过,此人应该是禁军中少有的人才,只是得罪了东京殿帅高俅,才不得不到水泊梁山落草为寇。”李师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好奇道:“怎么?黄大哥所说之事与林教头有关吗?”

“姑娘只知道那林冲得罪了高俅,可是你知道他是如何得罪了高俅那厮的吗?”晁盖咬牙切齿道:“只是因为他的娘子不该长的那么漂亮,更不该让高衙内看上!敢问姑娘,一个堂堂的禁军军官,难道娶一个好看的娘子就有罪吗?就应该被逼的无路可走,不得已才上了那水泊梁山吗?”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