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653节(2 / 4)

大明国师 西湖遇雨 3097 字 3个月前

姜星火极为讨厌在一个体制内造成排资论辈、倚老卖老的情况。

虽然在这个时代的工匠,普遍是越老技术水平越高,但也并非全部如此,考核的作用就是把混子筛到他们应该待的位置上。

看到一众人物被拥簇着进来,工匠们脸上神情肃然,动作迅速,显得比寻常更为专注认真。

朱棣很快就看出了门道。

流水线,就是一个技工只负责一个部件,而后交给右侧工位上的技工继续进行下一步。

“第一个原因是压实的厚棉片,这个是可以包给江南那边的手工工场来做的,女工都能完成的任务,不需要这边出人手劳作。”

“第二个原因是铁甲制作的甲片,现在除了磨床和镗床外,车床、钻床、铣床、刨插床、拉床、锯床等工具机工具都已经开始陆续试装了,有了工具机,在甲片加工的时候能极大地提高效率,而且棉甲的甲片,并不像是扎甲那样需要严丝合缝地穿孔,加工工艺因此也简单很多。”

“第三个原因嘛,就是现在合并过来的兵仗局,负责制造甲冑的工坊,以及铸炮、铸铳的工坊,都是流水线作业了。”

“流水线?”

朱棣对这个词感到了好奇。

“现在京营的披甲率大概是八成,其中四成牛皮甲、二成铁甲、两成扎甲,如果二十万人都换装棉甲的话,需要多长时间?十年?二十年?”

这个问题,显然是朱棣随口问的,其一是京营根本不需要全部披甲,其二是对于冷兵器时代来说,现在八成披甲率,虽然是牛皮甲和铁甲、扎甲混合,但也已经属于精锐中的精锐了。

另外,朱棣也没问多少钱,因为棉花和铁块对于国家来说,都是不花钱的,限制甲冑生产的,就是人工数量,一般来讲,熟练工人越多,甲冑生产的速度就越快。

如果是熟练工匠单人负责手搓生产的话,通常一套扎甲,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一年能产出四套,但现实中显然不是如此,如果是集体分工协作,这个效率会高得多的多,一般一个一百人规模的工坊,一年能生产出上千套扎甲来。

“二十万人的话大概五年吧,一年能生产出四万套棉甲。”

姜星火直接让徐景昌带他们一起去参观了在不远处的甲冑工坊。

只见甲冑工坊里,负责不同工作的工匠们各自忙碌着,他们身上穿戴的衣服,标志着他们的工匠等级。

姜星火给工匠做的划分,就是技师和技工两种,技师是初级技师、中级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技工则是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

不同的级别领不同的基础工酬,然后再根据计件工酬发放奖金。

至于如何评定,主要是根据专业技术水平,而非年龄。

姜星火这个答案,显然有些出乎众人的意料。

朱棣原本以为,就算是全力以赴,年产量在一万套到两万套之间也就顶天了,谁成想,姜星火直接给他报了个四万套出来。

“怎么做到的?”丘福有些不可置信。

“三个原因。”

姜星火很快就给他答疑解惑了。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