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203节(2 / 4)

大明国师 西湖遇雨 2325 字 3个月前

朱高煦之所以表现得这么激动,就是因为他知道姜先生的讲课内容被父皇窃听了。

而姜先生的这个‘皇帝-太子’分权的提议,对他来讲,是利益最大化的提议!

为什么?

如果立储之争成功,朱高煦当上了太子,那么他就可以早早地独掌半个大明的权柄,这不爽吗?

如果立储之争失败,朱高煦没当上太子,那么他也可以跟着朱棣待在北京,近水楼台先得月,没准时间一长,父皇又改变心意了呢。

那就是姜星火不能威胁到他的皇权。

否则别说是谪仙人,就是天上仙人下来,朱棣都敢拔刀。

这,既是朱棣的霸气,也是他的利益根基所在。

路漫漫其修远兮,姜星火和朱棣在未来“既合作又对抗”的关系,在此时俨然便已扎根生出了苗头。

——————

所以说,迁都这件事,很重要,但绝没有急迫到一朝一夕就得解决的时候,根本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靠得就是朝廷给政策,然后用时间慢慢弥合。

随后,又听了几人的意见。

朱棣在心底给出了结论。

姜星火所说的‘皇帝-太子’分权,分别镇守南京和北京,北京的皇帝掌握军权、司法决定权、政务决定权,南京的太子处理日常政务,可以事实上这么做,但绝不能成为制度。

虽然这威胁不到朱棣的皇权,但会威胁后世儿孙的皇权,朱棣不打算多此一举。

人与人的想法各不相同。

对于墙内的朱高煦来说,他倒还真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心思。

从小在军营这种文化荒漠长大的朱高煦,是非常崇拜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姜先生的,所以哪怕姜星火提出了在他看来完全是天方夜谭的【铁马】、【千里传文】,朱高煦还是觉得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的事物。

既然觉得有可能出现,那基于此提出的‘皇帝-太子’南北都城分权,朱高煦也完全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弯弯绕,都只是懵懵懂懂有个念头一闪而逝。

朱高煦最关心的,是太子!

反正就是个名分的事情,没有就不留麻烦。

这也是姜星火的提议,第一次被朱棣在心里完全否决。

事实上,这便是封建帝王根深蒂固的统治属性所在。

后世各种影视剧所美化的帝王,绝不是他们原本的形象。

对于朱棣这种狠人来说,他为了获得姜星火独一无二的知识,可以容忍姜星火言谈无忌,也可以给予其足够的尊敬和地位,但这些有个前提。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