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作品入京(2 / 2)

顾宪成高攀龙等人自称东林大佬,但是他们都已经辞官或是隐居,只能在幕后操纵。

此时东林党台面上有能力的官员中丁元荐的地位仅次于李三才之下,和于玉立同辈。

所以虽然他现在闲居在家,但是有心的都知道他背后有东林党的支持,说不得哪天就又要从草莽之中一飞冲天的。

如此身份的丁元荐在京城之中推荐王文龙的这两本书,自然引得众人好奇,纷纷传看,一时间引起热烈讨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南京国子监的印书作坊有精工之名,所印蓝印本常作为文人之间互相赠送的珍品。

送书之人极力推荐丁元荐看《文字断代学讲义》,丁元荐原本在师父书信中见到他对王文龙大加称赞便对王文龙感到好奇,听说这讲义也是根据王文龙的讲课所总结,心中对王文龙的思想更加有兴趣。

于是接下来他在运河上无聊,便干脆拿出《尚书古文疏证》。

最开始他对这书也不至于太过重视,但是一读之下却是越发惊讶。

然后他又看了蓝印本的《文字断代学讲义》,系统了解了王文龙用来考据《古文尚书》的科学方法,丁元荐再次心中震撼。

诚德堂这时也印出了第一批《民族国家论》,姚旅的文章恰好给书籍做了广告,第一批两千本书中居然有两百多本被人卖到了海外去,甚至连安南国的人都来买。

《民族国家论》这本书等待发酵的同时,王文龙在南京国子监讲的文字断代学讲稿也已经被和《尚书古文疏证》整理在一起正式传入了京城。

许孚远看到《尚书古文疏证》之后惊为天人,于是写信将此书推荐给自己的几个弟子。

许孚远的弟子丁元荐是万历十四年进士,四年前他和首辅王锡爵对杠,斗败,于是很快在京察之中被座个“浮躁”的评语,罢官回家。

丁元荐在家中自然也不闲着,投身到东林党之中,现在已经是东林大佬。

钱一本这样的东林党人都尊奉理学,普遍反对《尚书古文疏证》的,但丁元荐虽然也是东林党大佬,却对这两本书万分推崇。

因为《尚书古文疏证》的研究方法对于丁元荐这一派学者来说太舒服了,他实在不能违反本心。

丁元荐到了京城之后便将此书在京城文人之中广做推荐。

他在推荐此书时还主动为王文龙辩解:

“王建阳此书并非诽谤圣贤,乃是用考据之方法进一步研究圣贤文章的真义,去伪存真,去芜存菁,此方法真开创一考据学派,之前研究此道之人皆不可比也……”

收到许孚远的信时丁元荐正准备为东林党上京城活动,于是将师父的信以及师父送来的《尚书古文疏证》放在行李之中一起带上京城。

丁元荐在经过南京之时又到岸上和国子监的官员互相唱和,宴席中得到友人赠送的一部《文字断代学讲义》蓝印本。

刻板印刷在定稿之前有一个校勘阶段,为了方便修正刻版,校勘阶段的印刷不能使用难以擦除的黑色墨水,所以第一次校勘使用的是红色墨水,印出的书籍版本字是红色的,叫做红印本。

第二次校勘用蓝色墨水,出来的本子就叫蓝印本,这种本子一般已经没有低级错误,其实已经到达了出版标准。

印版的油墨是越刷越深的,一旦定稿之后上了黑色墨水,印版吸收黑墨就没有办法再印出浅色字体,所以每一批刻板完成之后精美的蓝印本注定只有几册,因此也就有了珍藏性。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