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第125章 朕本来挺喜欢你的(3 / 4)

好在李豫这个年代还不像他之后的那些个皇帝在位时期,藩镇还没有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尚且在可控范围之内。李世民对于藩镇问题,也是头疼不已。在他看来武力征讨藩镇只是治标不治本,不将制度彻底改革的话,藩镇问题就如同按下葫芦浮起瓢,这边灭掉那边兴起。

李豫亲自前往城墙,安抚臣民,并且表示誓与长安共存亡。百姓们看到皇帝如此表决心,纷纷表示愿为陛下效死。很快,一部分由长安百姓动员起来的支援防守城墙的队伍便集结起来。

然而百姓们并不知道,跟在李豫身后的两个人,只要他敢说一个不字,肯定就是一顿毒打。

第三天,吐蕃渡过渭水,准备对长安城发起强攻。

李世民早已令人在四面城墙上架设了八门大炮,虽然准头差点了,但吓唬吐蕃人绝对是够用了。

根据吐蕃人掌握的信息,长安属于一座空城,根本没什么兵力在其中。然而开始攻城之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长安城内不仅守军众多,而且有一座奇怪的“法器”,它的声音像雷鸣一般巨大,威力如同神灵降下神罚,喷出的奇怪圆球只要沾到非死即伤。

不信也不行啊,皇宫里突然冒出的几千兵马可不是吃素的,他甚至还看到了传说中的鄂国公尉迟恭。

关于藩镇还有国家改革的问题,并不是现在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正在长安城外耀武扬威,准备一举冲进这个让他们魂牵梦萦一百多年的繁华都城的吐蕃兵。

李豫令人带着鱼朝恩和李辅国的首级,用叔祖提供的干冰镇上,前去徐州安抚李光弼;又让人绑着骆奉先,带着程元振的首级,前去朔方安抚仆固怀恩。

李光弼当即表示,即便是死也愿意率军勤王。而仆固怀恩在将骆奉先凌迟之后,选择派一万兵马前往长安,自己却没有轻举妄动。

实际上是他有点怕死,毕竟这次吐蕃人入寇和他的挑唆离不开干系。如果朝廷真的追究下来,他不死也得脱层皮。

吐蕃人胆怯了,其实本来就是奔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态度。既然长安城有充足的防备,他们在权衡之下选择了退却。

实际上历史上也是这般,吐蕃军队总共在长安烧杀抢掠了十五天,后来光禄卿殷仲卿率两百骑兵直接渡过铲水,引得吐蕃惊惧,以为郭子仪的主力过来了,于是便率军退走。

郭子仪总共就带了四千人,听到吐蕃逃跑以后率军擂鼓向长安城进发,做出声势浩大的样子。殷仲卿趁势一鼓作气进入城中,将剩下的吐蕃兵全部吓跑,可以说这次长安的两次易手十分具有戏剧性了。

紧接着,吐蕃便被赶来的李光弼和仆固怀恩所部追上,与募得三千骑兵的郭子仪会合一处,斩俘两万余人。

李世民并没打算将自己的天策军派出去,本身他就是来帮忙的,再说李豫又不是没办法自己解决。

李豫又起复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令儿子李适为关内元帅,前去咸阳募兵。

可怜的郭子仪自从之前被罢免回京城暂居,他的部曲早已离散,等到接受诏书为关内副元帅时,郭子仪麾下只有二十名骑兵。

但他的忠心是无可置疑的,接到命令之后,他马不停蹄地赶往咸阳募兵,准备解救长安于危难之中。

对此他还有些欣慰,至少皇帝没有像他爷爷一样仓皇逃窜,倒也是值得安慰的事情。

可他哪里知道,如果没有李世民的话,李豫的速度恐怕比香港记者还要快。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