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第161章 没活?没活谁姓朱啊!(3 / 4)

“内阁权力的膨胀,原因其实有很多,但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皇帝的有意放纵。”李清说着摊摊手。

实际上也是这样,内阁在成化时期还是“纸糊三阁老”,但到了明孝宗时期开始有意提升内阁地位。很多人都误以为内阁从一开始地位就很高,其实不然,原本内阁地位是低于六部的。组阁之初,阁臣成员都出自其他朝廷机构,当然以“六部”骨干心腹为主。仁宣时期,以“三杨”为代表辅政近臣直接入阁,内阁权力迅速提升。

“从此之后,丞相的权力被分散到六部,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嘿,咱正想这么干呢。”朱元璋不禁一乐:“只是苦于废丞相之后,原本身为丞相的胡惟庸没地方安置,所以就一直没有动这个位置。”

“有丞相帮忙分担一下政务,不是也挺好的吗?”李世民在一旁忽然说道,“皇帝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政务全都揽在自己这里处置。”

“这就是执政理念不同的问题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李清笑着对李世民说道:“后人总结出的无数经验,相当多的一部分都是从你大唐身上汲取的。”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

“穷奢极欲!简直穷奢极欲!”他愤怒地骂道:“这万历狗皇帝,竟然他娘的这么溺爱福王?”

“这还不算完,”李清怜悯地看了老朱一眼:“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四方征兵队伍行过洛阳,士兵们尽皆表示愤慨,洛阳富于皇宫,神宗耗天下之财以肥福王,却让我们空肚子去打仗,命死贼手,何其不公!”

“当时退养在家的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多次劝福王说,即使只为自己打算,也应该开府库,拿出些钱财援饷济民。然而福王不听,等到起义军攻破洛阳之后,他的这些财货全都肥了义军了……”

“当然也不只他一个,像你儿子蜀王的后人,和他一样……一言难尽,突出一个铁公鸡一毛不拔,要钱不要命。”

*来自朱元璋的暴怒值+20000

“不过后世弄出来的那个内阁也挺不错,相当于承担了丞相的义务,却没有丞相的权力。”李清继续说道。

“内阁?”老朱一下就来了兴趣,他虽然是个工作狂,也是个控制欲爆棚的人,但能不分出去手中权力还能省省心的事儿他也想办。

“大明太宗时期,皇帝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李清说到这里,老朱的神色十分感兴趣,随后李清的话锋一转。

“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权力也逐渐膨胀。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夏言、严嵩为首辅时,“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改革!咱必须改革!这群狼心狗肺的白眼狼啊!!!”朱元璋简直心痛至极。

“没事儿,这种事情也不着急,反正总会有个办法,不急于一时。”李清安抚着老朱的情绪:“说完藩王的问题,就得说说丞相的问题了。”

朱元璋心情变得也快,立刻从对后世子孙的悲愤之中转过心神,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密谋造反,事清泄露后被诛杀。”李清继续讲述着:“在诛杀胡惟庸之后,重八哥你就再也没有设立过丞相,并且将这个官职彻底废除。”

对于胡惟庸谋反一案,众说纷纭,有人说老朱只是为了取消丞相而杀胡惟庸——但事实上来看,胡惟庸也的确该死,他的死不说是大快人心吧,至少也可以说是普天同庆。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