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杀(1 / 2)

从今往后 灵遁者 1307 字 4个月前

之后,他被送入疯人院。这就是梵高,他愤怒了。《自画像》是他1889年所作。他给朋友写信说“我希望你能看的出我的面孔比过去平静多了,尽管我自己觉得比以前更茫然呆滞了些……”但这幅画在我看来,那面孔绝非平静、呆滞;反而有坚定、专注。正如他所说:“一个人毕竟不应该仅仅作画,他还必须跟人见面,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显然他不想被认为是“疯子”。

1890年7月9日他持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此前7日他就自杀过,未打中心脏。他为什么不当时补一枪?说明他还是犹豫了,但是9日他放下了犹豫。

这就是梵高,他认为:活着是痛苦的,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所以他离开了。我想类梵高一样的自杀者,有海明威、海子等。

海明威给人上的感觉是傲慢、冷漠、玩世不恭。他酗酒,和斗牛士厮混,在公共场所打架。你惊讶吧?这样的一个人是《老人与海》的作者,诺贝尔奖得主。他的行为、话语与《等待戈多》中所述如出一辙。他随心所欲,用自己的行为来抵抗他内心与现实的矛盾。

论自杀

——灵遁者

我开始重视一个问题了——自杀。在这个繁闹的世界上,很多人混沌的活着,什么也不觉……失眠、自闭、抑郁、恐惧……如此之多。自杀也就不奇怪了。

自杀原因可分为好多种,失恋、失业、疾病困扰……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于某事或某人的折磨或困扰所致。这种自杀的人都有这样你一个念头:活着是痛苦的,肉体是痛苦的源泉。二是由于自身的智慧,以为自己看透了这个世界或永远也看不透所致,即生存意义的缺失。我今天要聊的主要是后者,即天才的自杀。

我们爱智慧,从智慧中汲取欢乐和力量。但同时我们也要承受智慧的惩罚。所谓智慧的惩罚,多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智慧面对无知和粗鲁时所感到和所遭受的迫害;二、对智慧的追求本身是没有终点的,而我们自身的局限性,将使这一目标永远无法实现。这就在某方面否定了智慧。

对于人生的价值、人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对这些最原始问题的探索,似乎潜意识里有一种不安,所以说智慧本身包含着一种绝望,或许说是挫折更合适。而这些恰恰是那些最有头脑、最具智慧的人所能体会到的。

苏格拉底把哲学定义为:认识自己。然而他承认自己对自己一无所知。他总结说:“人的智慧是微乎其微的,没有价值。”另一位哲人恩培多也说:“人无法超越人的感觉和精神。”

我们瞧几个自杀的天才吧。梵高,一位天才画家。这是他的梦想,可他死后才得以实现。欣赏过《向日葵》的人会说:这向日葵生机盎然,积极向上,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那这是作者的真实写照吗?

不!难道那火红的向日葵不是燃烧在梵高心底的一把火吗?《向日葵》是梵高在法国的南部阿尔所作。此前,他与人合作办画社,因观念分歧,很快告败。之后,他的“疯病”时常发作。在那里,他被南方的景色吸引了,他写道:在我的眼里,此间的乡间,气氛宁静,色彩绚丽……与日本版画中见到的一样。所以说,《向日葵》是梵高的向往,不是人生态度。

事实上,梵高几乎一直郁闷的着活,他的基本生活,也需要兄弟接济。他曾割下自己的耳朵并用手帕包着,送给了一个妓女。他向人们说:“你有钱,我有耳朵”。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