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陆太傅门下人才济济(3 / 4)

首辅 煌煌华夏 3308 字 2个月前

也不用招呼,王世贞已经端着一碗热茶过来,放到张居正身边笑道:“师兄请用茶。”

不然的话,完成考核不提拔,那会严重影响积极性。

正三品绝对没压力,至于能不能位列九卿,就看自身的能耐了。

“放心大胆的做事,谨慎小心的做人。”张居正念叨了一番:“明台这句话深刻啊。”

“听了明台的话,居正现在简直是恨不得那一天早点到来,想来那一日实现之时,便是我大明朝进入中兴盛世之光景了。”

张居正听的双眼发光、连连点头。

第三任张居正,南京吏部考成司郎中,正四品。

“明台。”

也不算假传圣旨,不过是个先后的顺序罢了,自己上道奏疏进朝廷,就说沿海倭患已平,浙直总督衙门这个临时机构可以裁撤,节省国家用度,这个名义的奏疏嘉靖一定会批。

“本辅知道你担心什么。”

二人打了个照面,张居正随后拱手:“不对,现在应该改叫戚郎官了。”

看看前面四任,现在哪一个不是人前显赫。

第一任赵学雍,广东右布政使,正三品。

本身浙直总督衙门的兵就都是南兵,这些年供养他们打汪逆的军费也都是南北一起出,南方出大头,如果嘉靖不愿意裁撤,那这十几万军队让朝廷自己养。

这十几万可都是打了几年仗练出来的精兵,是现成的军队,哪能遣散。

这又是二百万?

“嘿嘿,都是明台栽培的好。”

“这件事你自己拿主意就行。”

“银子的事情不需要你操心。”

第四任赵贞吉,南京海关总督衙门经历司经历,正五品。

第二任胡宗宪,广州知府兼广州海事司郎中,正四品。

等到考成法越加成熟、深入人心之后,就是科举制度和考成制度挂钩的那一天,再往后,可能十年二十年,我们从官员人才的选拔到培养再到晋升就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架构,可以让一个初出书院的士子读书人在进入这个体系后,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具备了主政一方的能力。

现实不可能做到一个冗官没有,甚至我们必须要有冗官,如果说没有冗官,那万一某个岗位空缺了,没有人去顶,反而是麻烦,或者说一个省上上下下沆瀣一气,从布政到各司主官、知府联合一起对抗南京,咱们手里没有冗官,把他们全部赶走之后,这一个省的行政就要瘫痪,那不成了政治要挟。

陆远微微一笑:“你是担心这十几万刚刚跟随张部堂打了几年仗的老兵无处安放,继而闹事对吧。”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