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国医无双 第229节(2 / 4)

大姐夫现在也不怎么忙,每天就在小面馆里转转,看看生意,然后不知道去哪儿溜达,到饭点儿再回来,可大姐身上的衣服却越来越漂亮,皮鞋皮包戒指项链手表……哪一样,都是肉眼可见的贵。

就连他们家孩子穿的,都比祖静穿的贵。

她一想到自己上了五年大学,居然还不如半路出来打工的大姐和大姐夫,心里实在是高兴不起来,原本的天之骄子的傲气也在日复一日的冷板凳中逐渐没了踪迹。

现在的她,就想挣钱,挣多多的钱,让父母跟着她扬眉吐气!

尤其是实习的时候听说祖静跟清音是大学同学,区医院就很心动——清音本人挖不过来,挖她的同学不难吧?

结果祖静倒是留下来了,但现在都正式工作两年半了,依然是坐冷板凳。

“病人还是看我年轻,不信任我。”

清音其实想说年轻只是一个原因,自己当初也年轻,秦解放也年轻,但现在他们的病人都不少,最关键还是自身技术得过硬。只要有一个,有一次,是被他们看好的,病人都会记在心里,以后再有点头疼脑热,或者身边亲朋好友哪里不舒服,他们都会给带过来。

“说得俗气点,做中医跟开小吃店是一样的道理,只要你的店在那里,只要你的东西好吃,吃过的都会成回头客,会客带客,客人多了,慢慢就做出口碑来了。你大姐夫就是做小吃的,这些经历你可以问问他。”

“成。”

清音走了两步,看见他停在院里的面包车,还是新的,土黄色的,像个长方体胖面包,别说男人们羡慕,就是清音也有点羡慕。

要是有这么一辆车,她以后每天在书钢和疗养院之间就不用那么累了,虽说骑自行车也不算很累,但雨季和下雪天确实不方便,每天回到家都湿哒哒的,不小心还要摔一跤。

但现在手里的钱得花在其它地方,清音忍住想买车的冲动,还是离开了。

*

洪江的小面馆生意越来越好,已经成了书钢门前的招牌,甚至有人大老远的慕名而来,就为了吃一碗他亲自做的面。

同样的道理,没有任何一个中医是坐诊第一天就“自带流量”,都是一天天、一张张处方、慢慢熬出来的。

祖静脸色有点尴尬,她明明是来打探工资的,怎么最后又被推到大姐夫那边了。

最近她父母从老家过来投靠她,因为弟弟妹妹没考上大学,也没复读,都去南方打工了,祖老爹老娘也不想再留农村辛苦的种地,村里人人都说他们家飞出祖静这只金凤凰,他们该享福了,于是就卷着包袱来投奔“最有孝心”的祖静。

可祖静没什么病人,只能拿基本工资,快三年了还没大姐一个零头高,更别说大姐夫的小面馆,生意火爆得不像话,连小工都招了三个,供吃供住,工资也没比她低多少,每天不知要进账多少……她心态有点失衡了。

阑尾炎的小孩康复出院之后,清音又在院内组织了几次疑难病案讨论会,尤其是这种急腹症的,中医其实也有一定优势,不必畏手畏脚。

这个案例的借鉴价值很高,学习完抽空还要考考下面的年轻医生,给他们紧紧皮子。

清音这人,她对下属要求严格是严格,但也大方,现在厂里同意他们从盈利中抽取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奖金发放,清音自己不藏私,都是按照工作量来发放的,绝不会亏待那些爱学习、爱钻研、爱干活的员工,短短几年,年轻医生们个个都有房有车(自行车),外头都在传他们待遇比区医院还好。

就连祖静也来向清音打探,“你知道的,我虽说也在区医院,但却是坐冷板凳的,绩效工资不高。”

清音点头表示知道,她在那里熟人很多,刚开始组建中医科还是受书钢卫生室的启发,想着中医或许迎来发展时机,当然也是眼红书钢小小一个卫生室就能有这么多病人,想着中医嘛,学的都差不多,他们也想分一杯羹。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