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项目三合一(2 / 2)

这些昆仑公司的军事专家,一生只专注于军事项目,全情投入,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部队存在。

比如被誉为“华夏导弹之父”的于专家,就是昆仑公司的一员。

直到于专家离世多年后,有关他的机密资料才逐渐解密,大家才知道有这样一位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军事专家们当然听说过张青的大名,见到他后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竟然这么年轻,电视上是特意打扮得老成些。”

“要知道,连航母都满足不了超电磁炮的能源需求,坦克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储能能力。”

“就算你把超电磁炮和坦克结合了,那无人机怎么办?你要让坦克飞天吗?”

“我们搞科研的,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想着一步登天啊!”

这些话是从杨腾龙领导身后传来的。

只见几位头发胡子全白的老专家,表情严肃,从门外走进来。

“难怪能立下豪言壮语,年轻人有锐气是好事。”

“但军事研究不同于科学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切勿急功近利。”

这些资深的军工专家们,你一句我一句地教导着张青。他们觉得,军工专家和科学家虽然看起来相似,实际上走的是不同的道路。科学有一个特点,有些困扰人类几百年的科学难题,可能因为某个天才的突发灵感,瞬间就被解决了。就像牛顿被苹果砸到脑袋,灵感闪现,创立了经典力学三大定律。但军工可不这样,就算你有再多奇妙的想法,都得一步步实践,一步步提升武器性能。不然制造出不能用的武器还好,要是造成人员伤亡,那就糟糕了。“感谢各位前辈的指导,如果有想法,我一定会跟各位前辈商量的。”“在我看来,这几个项目确实有可能相互融合。”“比如无人机和坦克,坦克的顶盖可以设计成可分离的,搭载无人机……”张青立刻拿出纸笔,蹲在地上开始画起草图来。几位老专家也围过来观看,看了片刻,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确实有可行性,这种分离结构很巧妙。”“坦克顶部的承载能力是个问题,不能用传统的金属材料。”“无人机降落时利用离心力拧紧顶盖,这个想法不错。”研究了一会儿,他们忽然意识到不对劲。他们本来是来劝告张青不要急于求成的,怎么反而和张青一起探讨起来,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几位老专家赶紧停止讨论,纷纷退了回去。张青却兴致勃勃,缠着杨腾龙长官。“杨长官,我觉得还能再增加几个项目。”“我们参加军事大会不应该只有这几个项目吧,还有其他的吗?”杨腾龙也是一脸苦笑,这张青怎么像个小孩。对了,张青才二十出头,本来就还是个孩子呢。的确还有其他项目,但有些项目比其他国家落后太多,根本没有同台竞技的可能。比如最先进的歼21可能会在军事大会上展示,但它与灯塔国的F61相比,性能还是有差距。还有远程狙击枪的研发,这个项目规模较小,不值得张青在这方面花费心思。“张总工程师,既然你有信心,就把这三个项目都接手吧。”“这三位是彭天宇教授、杜元桥教授和施恩教授,他们是这三个项目的试验负责人。”“你有任何项目,都可以和他们交流。”杨腾龙想了想,把这三个项目的管理权都交给了张青。“谢谢长官!”张青认真起来,向杨腾龙行了个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张青看到这些老专家,也不禁露出敬佩的神色。

这些人,是昆仑公司的军事专家。

张青当然知道,昆仑公司名义上是军火公司,实际上只是一个幌子,是中国为了处理一些不适合国家公开参与的事情而设立的。

例如多年前,中国从熊三国购买了航空母舰,途经波斯海峡时,航母被弯刀国以海域主权为由阻挠,不让中国通过。

那时就是昆仑公司出面,打着民间购买船只的旗号,才让航母顺利通过波斯海峡。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