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昆仑大冰川奥秘(2 / 2)

按照冰川的物理性质(如温度状况等)分为:极地冰川,整个冰层全年温度均低于融点;亚极地冰川,表面可以在夏季融化外,冰层大部分低于融点;温冰川,除表层冬季冰结外,整个冰层处于压力融点。极地冰川和亚极地冰川又合称冷冰川,多分布南极和格陵兰。温冰川主要发育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冰岛,阿拉斯加和新西兰等降水丰富的海洋性气候地区。

除了冰体内部的力学、热学相互作用外,冰川作用还表现在它对地表的塑造过程,即冰川的侵蚀、搬运与堆积作用。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整个山脉中多雪峰和巨大的冰川,陡峭的冰峰周围簇拥着数以百计的石塔和尖峰,蔚为壮观。在夏季,喀喇昆仑山阻挡了来自东南的湿润季风,这使得南山湿润多雨,冬季则受西来的低欺压影响常常降雪,且积雪深厚。因此,这里的冰川法发育十分成熟,景观博大而壮丽。喀喇昆仑山有“冰川王国”的美誉,冰川规模颇为宏大,共有冰川1759条。

冰塔群是冰川前舌融化形成的自然奇观,是变化中的大自然的神奇杰作。冰塔足有几十米高,呈金字塔状,每个边的几何形状都非常标准,真是鬼斧神工的艺术杰作。大家下到一个冰塔群的冰湖中,一个冰包张开了许多大嘴,我用它作为前景拍了许多照片。在冰湖上行走,冰下似乎还可听到潺潺流水声,让人提心吊胆,但摄影师的职业精神让我忘乎所以。

冰川、水流形成了这里的独特地貌。冰川在融化和重新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发生融冻作用,产生了许多神奇的冰缘现象。比如在慕士塔格山地区可以看到的冰墙、冰塔林等等。水流从冰川到出山口近几千米的高度差会形成很强的势能,能切割山体,形成许多峡谷和丘陵。

冰川是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

据报道,世界各地的冰川正在融化、后退甚至彻底消失。然而在亚洲的喀喇昆仑山区即地球第二高峰k2峰所在区域,冰川却并没有在融化。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有些冰川正在扩张。

按照冰川的规模和形态,冰川分为大陆冰盖(简称冰盖)和山岳冰川(又称山地冰川或高山冰川)。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地球的高纬和中纬山地区。其类型多样,主要有悬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

大陆冰盖主要分布在南极和格陵兰岛。山岳冰川则分布在中纬、低纬的一些高山上。全世界冰川面积共有l5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极和格陵兰的大陆冰盖就占去1465万平方公里。面积超过14,000,000平方公里的南极洲,差不多全部都被一个平均接近1,980米厚的冰川覆盖着,其东部冰层厚度可达4267米。

格陵兰冰盖覆盖的面积超过1,800,000平方公里,实测最大厚度约3,350米。较小的大陆冰盖常被称作冰帽或冰原。地球上有两大冰盖,即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它们占世界冰川总体积的99,其中南极冰盖占90。格陵兰约有83的面积为冰川覆盖。因此,山岳冰川与大陆冰盖相比,规模极为悬殊。

巨大的大陆冰盖上,漫无边际的冰流把高山、深谷都掩盖起来,只有极少数高峰在冰面上冒了一个尖,辽阔的南极冰盖,过去一直是个谜,深厚的冰层掩盖了南极大陆的真面目。科学家们用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发现,茫茫南极冰盖

我国的冰川都属于山岳冰川。就是在第四纪冰川最盛的冰河时代,冰川规模大大扩大,也没有发育为大陆冰盖。以前有很多专家认为,青藏高原在第四纪的时候曾经被一个大的冰盖所覆盖,即使现在国外有些专家仍持这种观点。但是经过考察和论证,我国的冰川学者基本上否定了这种观点。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