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芯片之战 (第4/5页)
目前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的主控程序正是基于LoongArch架构进行研发的,而周昊是研发小组的核心成员之一。
这次紧急召集研发小组成员齐聚基地,正是火箭控制系统出现了致命bUG,急需在短时间内完成程序查错和修改工作。
在刘飞的陪同下,周昊通过了3道安检道闸才来到了总工程师办公室。
“我还有任务,就不进去了,等会儿你完事儿了给我打电话。”说着转身离开,同时不忘用手比划了一个打电话的手势。
“叮咚。”周昊按响了门铃之后,门马上就开了。
“老师好。”周昊走进去,笑着向站在门口迎接他的李德文教授打招呼,在非正式场合,对方更愿意听到这个称呼。
“你来了,这段时间在忙些什么?”这位头发永远梳得整整齐齐的总工程师,拍了拍周昊的肩膀,亲切地问道。
“最近这一个多月,我在学校建立研究生阅览室。”周昊并不讳言自己的近况:“不过我利用业余时间在研究AI。”
“人工智能?”总工程师想了想,又摇头笑了笑,“你今年都30岁了吧?我一直认为你是个墨守成规的人,没想到你也会赶时髦,确实出乎我的预料。”
“老师您是在笑话我。”周昊有点尴尬,不自觉用手摸了摸头发。
李教授拉着周昊的手走到沙发旁边,两人坐了下来。
“说说吧,关于这次火箭主控制程序出现的问题,我听听你的思路。你知道的,它不同于传统RISc-V、mIpS和ARm等架构精简指令集。你,或者说是研发小组,当时是如何分配任务并完成程序编译工作的?”
从组织构架上来说,总工程师是不会直接插手某个项目组的具体事务,平时都是由分管的副总工监督管理,除非像这次出现的突发状况,已经直接影响火箭发射能否发射成功的大事件。
要知道一种芯片的架构,是用几十年的时间,由简到繁发展来的,它不等于设计一幅电路图就万事大吉,而是与指令集、硬件、软件相配合着发展。
就像是你造一只锅,用柴火烧来做饭的时候,它应该是铁的,但到了使用电磁炉的时代,它必定要考虑到更多,材质、造型都要有所改变。
“我在小组里是担任软件架构师的工作,在研究了基于龙芯架构的指令集之后,根据火箭各个硬件单元的功能需求,搭建了整体框架,其他繁重的工作都是由组里其他同志完成的。”周昊很客观地回答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