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廓清南方九十六州 (第2/5页)
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天下大乱,章丘人杜伏威、辅公祏被迫流亡江湖做了强盗,结为生死之交。
杜伏威当时年仅十六岁,每次作战都冲在最前,撤军则留下垫后,能力强、人品好又讲义气,得到匪众一致认可,当了首领。
下邳(江苏徐州睢宁)苗海潮也在当地聚众为匪,杜伏威让辅公柘找他,对他说:“我们都深受苛政之苦,各自举兵起义。因力量单薄,常常担心被隋军所获。如果合为一体,就可与隋军抗衡。你如自认能当领导,我愿听你的。要是感觉当不了,则应前来归我。否则不然,咱们就一决雌雄。”苗海潮被他气势所慑,率众归附。
杜伏威随即自称将军,转掠于淮南。隋将宋颢前来征讨,杜伏威伪装不敌将其诱入芦苇丛,从上风放火将隋军全部烧死。
海陵(江苏泰州海陵区)匪首赵破陈轻视杜伏威兵少,强行征召他见面。杜伏威让辅公祏率军在外,亲自带十余人携酒肉拜会,在座位上直接杀掉赵破陈,合并了他的部众。
东海郡(山东枣庄峄县)李子通,力大骁勇,因生活所迫无法生存,投靠长白山(位山东滨州市邹平区内)匪首左才相,当了个小头目。
这里人人凶残,只有李子通宽和仁厚,无家可归的人大多依附于他。没多久,就有了万余部众,引起左才相猜忌。李子通率众告辞,渡过淮河与杜伏威合军。
杜伏威遴选骁勇士卒收为义子,一共收了三十多人。其中,济阴(山东荷泽曹县西北)人王雄诞和临济(山东章丘西北)人阚棱是其中翘楚。
李子通后来与杜伏威闹翻,袭击杜伏威,杜伏威受伤跌落马下,王雄诞背起他躲入芦苇丛逃出生天。
隋将来整奉诏征讨,先后击败杜伏威、李子通。王雄诞拼死力战,救出杜伏威;李子通则率众逃往海陵(江苏泰州市海陵区),自称将军。
武康人(浙江湖州德清县)沈法兴,是当地名门望族,时任吴兴郡(浙江湖州)太守,奉命于东阳(浙江金华东阳)剿匪。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江苏扬州)被弑。沈法兴以讨逆为名进军乌程(浙江湖州),接连攻陷馀杭(浙江杭州余杭区)、毗陵(江苏常州)、丹扬(江苏南京),占据江表(泛指长江以南地区)十余郡,自称江南道大总管。
八月,东都隋帝诏命杜伏威为东道大总管,封楚王。沈法兴也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设置百官。
武德二年(619年)八月,沈法兴自感羽翼已丰,便自称梁王,建都毗陵(江苏常州),改元延康,当起了皇帝。但他性格残忍,崇尚严刑峻法,将士动辄被杀,没多久就上下离心。
当时杜伏威占有历阳(安徽马鞍山和县),陈棱盘踞江都(江苏扬州),李子通位于海陵(江苏泰州市海陵区),都有夺占江南的想法,沈法兴在与他们对战中屡屡败北。
李子通包围江都攻打陈棱,陈棱分遣人质向沈法兴、杜伏威求援。
沈法兴让儿子沈纶率军与杜伏威共同前往救援,杜伏威屯驻清流(安徽滁州),沈纶屯驻扬子(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南),两军相距数十里。
李子通采用幕僚毛文深之计,招募江南人冒充沈纶部众,趁夜偷袭杜伏威,被激怒的杜伏威发兵攻打沈纶。双方互相猜疑防范,谁也不敢先行出兵救援。
李子通借机集中精锐首先攻陷江都(江苏扬州),又乘胜击败沈纶,杜伏威只得撤军离去。
打了胜仗的李子通随即在江都称帝,建国号吴,改元明政。
正当沈法兴和李子通忙着当皇帝时,杜伏威却选择了向大唐请降。
八月十二日,李渊任命杜伏威为淮南安抚大使、和州(治历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总管。
武德三年(620年)六月,大唐征剿王世充,无瑕顾及南方。为安抚江淮势力,李渊再次颁诏,令杜伏威总管江淮以南诸军事、扬州刺史、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淮南道安抚使,进封吴王,赐姓李。同时,任命他的生死兄弟辅公祏为行台左仆射、加封舒国公。极尽恩宠之意!
十二月二十一日,李子通渡江攻打沈法兴,夺占京口(江苏镇江)。沈法兴派将领蒋元超迎战,在庱亭(江苏镇江丹阳)被李子通击败,蒋元超战死。沈法兴弃守毗陵(江苏常州),奔逃吴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
丹扬、毗陵等郡全部归于李子通,李子通任命府掾李百药为内史侍郎、国子祭酒。
杜伏威既然归附了大唐,由割据一方的盗匪转变为总管一方的统帅,那么无论李子通也好、沈法兴也罢,就都成了与朝廷作对的叛逆,自然应当清剿干净。
见到李子通猖狂如此,杜伏威派辅公祏出兵教训李子通,让阚陵、王雄诞两个义子给他做副手。
辅公祏从历阳(安徽马鞍山和县)渡江攻陷建邺(江苏南京),进军溧水(江苏南京溧水区),李子通率军出战。
辅公祏挑选千余精锐,手执长刀做前锋;又安排千余人紧随其后,并交代说:“前锋中有胆敢退后的,格杀勿论”;并亲率大军跟在最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