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与藩镇的初次较量之第一个被吃掉的螃蟹 (第2/5页)
丧葬期间,段秀实担心士兵哗变提前做了充分准备,下令军中将士只可在军营哭丧,不准进入城中灵堂。对参与送葬人员的进退哭拜都制定了严格程序,有违反者一概军法论处。在他的严阵以待下,丧葬仪式组织的井然有序,没有出现任何突发事件。
都虞侯史廷干、兵马使崔珍、十将张景华企图在丧葬期间作乱,段秀实提前得知了情况并迅速奏报朝廷,将三人全部外调他地任职,实现了不戮一人而军府晏然!
大历十二年(777年)九月,朝廷正式任命段秀实为泾原节度使兼郑颍节度使。
段秀实的治军风格迥异于马璘,马璘能战善战、谋略出众,但为人高调,生活奢靡。而段秀实则属于以情带兵的类型,本人没什么特殊爱好,生活简朴,与人友善,爱护士卒,泾州军民在他的领导下渐入正轨,日子越过越好,可惜这一切都被宰相杨炎的胡乱作为给搅乱了。
建中元年(780年)二月,杨炎继承他前任宰相元载遗愿,想要派泾原驻军前出至敌方境内,重筑原州城(宁夏固原,已被吐蕃所占),并在那里长期戍守,以期夺回陇右地区。
客观上看,元宰当年提出的《城原州议》,对于抵御吐蕃,夺控陇右、河西具有一定的战略参考价值。但任何事物都要辩证来看,好政策也需要有好的时机去实施才能收到预期成效,如果时机不对强行推进,好政策也会沦为祸国殃民之举。
在敌方境内重筑原州且移兵戍防,组织实施起来难度与风险都极大,稍有不慎不仅会遭到吐蕃反扑,还会引发泾原驻军的强烈反对,导致内部生乱,这也是代宗没有采纳这一策略的主要原因。
当时的大唐国力衰落、隐患重重,边防首要问题应当是稳,在稳住人心的基础上稳住现有态势,防止出现局面的进一步恶化,而后在伺机寻求更好办法。
杨炎在这种情形下派兵深入敌国境内,修筑城池扩军备战,这不明摆着告诉吐蕃我要打你吗!
段秀实镇守边防多年,自然清楚这一道理,他力劝杨炎如今边境空虚,暂时不要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去招惹吐蕃。一番为国为民的恳切之言,到了杨炎那里却成了与他作对的刻意拖延。
此时的杨炎正大权在握踌躇满志,眼里怎能容的了沙子。本着不换脑子就换人的原则,把段秀实调入朝中担任司农卿(类似于农业部),让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兼管泾原,泾原留后刘文喜为节度副使。
为了防止泾原驻军不听指挥,杨炎派出两位军功宰相朱泚、崔宁,让他们各率万余人前往泾州,打着辅助修城的名义督导泾原军民收拾行装赶赴原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