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盛景初成 (第3/5页)
盛景初摇头:“谁会这么无聊啊。”
“我啊!”程了指指自己,“我不是你的‘女朋友’吗?”
她越想越高兴:“到时候肯定会大卖。”
如果有尾巴,她几乎要翘起来摇一摇,盛景初轻叩桌子:“吃饭。”
程了吃饭的时候也不闲着,刷到个好看的帖子还跟他分享,脑袋探过来,手机伸得老高。
他想,小齐一定没叮嘱过她,他吃饭的时候不喜欢别人打扰。
虽然不习惯,但又觉得新鲜,他发现好像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吃饭的,边吃边聊,偶尔还要拿出手机拍个照,嘈嘈切切的人声,杂乱,但带着烟火气。
程了看不惯盛景初吃饭的方式,一遍遍地唠叨:“哎,食物不能这样吃,放在一起尝才能提升味道。”
他不禁想起了程叔,果然是父女,说出的话都如出一辙。
那道宋嫂鱼羹没吃完,程了皱着眉:“这一点儿都不地道吧?”
对食物,她有自己的执念:“调料是辅佐食物的,放这么多调料掩盖了鱼肉的鲜味,喧宾夺主了。”
盛景初每次来杭州都会点一道宋嫂鱼羹,反反复复吃过十余次,没一次是记忆中的味道,他早就没抱希望,也根本谈不上失望。
程了放下勺子:“以后我做给你尝尝。”
他想她大概在敷衍自己,但心里终究有那么点儿欢喜,于是笑起来,淡淡的,像风拂过的水面,很快了然无痕。
返程的时候,盛景初还是让程了坐司机后面的位置,自己坐在了程了身边。
程了有些好奇:“你喜欢这个位置?角度好?视野好?”
司机师傅笑起来,人胖胖的,一笑眼睛就眯成了两条线:“小姑娘好命哟。”
他回过头指了指程了坐的位置:“这个位置最安全啊,你想,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一打方向盘,副驾驶的方向就危险喽。”
程了这才明白当时曹熹和为什么会向她挤眼睛。
之前和别克擦过去的时候,只要稍稍偏个角度,盛景初一定会受伤。
她有些歉疚,又有些感激,更多的是一种很陌生的情绪,她有些懊恼自己的迟钝,只呆呆地看着他。
盛景初神色平淡:“我习惯了。”
习惯了?
是习惯了坐这个位置,还是习惯了照顾别人?
程了没继续追问。
车开了好一会儿,她才说了一句:“谢谢。”
车窗开着,风灌进来,将她的声音压到最低,然而盛景初还是听见了,这一声感谢好像忽然拉开了两人的距离,他挨着窗坐着,全程都在沉默。
程了以为他在思考棋局,起初还跟司机聊两句,到后面也没了说话的兴致,整个车厢里只能听见风吹进来的声音。
忽然,哗啦啦一声响,风将程了放在位置上的笔记本掀开,盛景初看了一眼,恰好看到自己的名字。
她的字圆润饱满,像散落在草地上的松果,一个不小心就会滚出去。
他学着她的笔迹,用指尖在腿上一笔一笔勾出来,盛、景、初,又写了她的名字,程、了。
盛景初成。
好像别有一番滋味。
这之后,程了都在跟拍曹熹和。
曹熹和的业余生活太丰富,跟着附近的茶农学采茶,还自己弄了一副钓竿,跑去钓鱼。
程了以为自己离盛景初远了,丁岚对自己的敌意多少能淡一些,谁知道跟着曹熹和也不行,丁岚将他俩盯得死死的,一会儿要学采茶,一会儿要跟着去钓鱼。
曹熹和笑得比春光还要招摇几分,晚上回房间之前还嘱咐程了:“你明天继续跟着我。”
第二天就是棋圣大赛的新闻发布会。
棋圣大赛四年一届,目前是第四届,上一届盛景初和师弟们年纪还小,并没有获邀参加。这届除了殿堂级的围棋宗师,小一辈的棋手也格外引人关注。
曹熹和一改往日的吊儿郎当,衣衫笔挺,连头上的那簇黄毛都染了回去。他的眉眼生得风流,人又喜欢说笑,对媒体的提问来者不拒,不时还会调侃记者两句。
相比之下,盛景初就显得太沉默了,回答问题也尽量简洁,作为冠军的热门人选,他受到的关注自然不少。
当媒体问及对比赛结果的预测时,盛景初只是回答:“我会尽力。”
秀时代早占据了最好的位置,琳达提问:“我想知道,您对最近的绯闻怎么看?”
她的目光看向角落里的程了,将话题往程了身上引:“毕竟当事人是我的同事。”
来时琳达做了两手准备,一手听从组长的吩咐,趁机炒作下盛景初和程了的恋情,给公司博个关注度,一手试试自己的魅力,如果能将盛景初揽入裙下,那前面的一手就免谈。
程了跟媒体不住在同一楼层,记者根本就没注意到她,琳达的话顿时将程了拉入了视线中心,有的记者干脆将镜头对准了程了。
程了一愣,倒也没紧张,相较于当代棋坛的诸位大师,她也只不过锦上添朵小花。
网红之路更进一步,不知道她爸看到新闻会不会乐得睡不着觉。
对这类问题,盛景初一直是沉默以对的,实在问得多了,他至多会回应一句:“请问跟围棋有关的问题。”
这次他接过话筒:“我们是朋友。”
这个回答中规中矩,在场的都是资深媒体人,早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既没否认两人认识,又没否认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琳达还想继续问,主办方拦了下来:“时间有限,请媒体朋友的提问围绕着比赛展开。”
门口一阵喧哗:“解老来了。”
解寒洲身体不适,原本说新闻发布会就不参加了,连抽签都准备了人代替,没想到人还是亲自到场了。
这是程了第一次见解寒洲本人,头发已经白了大半,精神看着倒好,背脊绷得溜直。
程了忽然想到,盛景初不管站立坐卧,即使再随意,也固守着仪态,这肯定和老师的教育有关。再一想到曹熹和,又觉得老师的教育没普及到二弟子身上。
几个晚辈纷纷站起来,连蒋春来也迎了上去,一把挽住老友的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