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0月30日 (第1/5页)
飘天文学 ptwx.net,最快更新窗里的女人!
7
暴风雨。白蜡树浑身颤抖,灰岩地砖怒目而视,昏暗潮湿。我记得有一次在庭院里失手摔了一只玻璃杯,它像肥皂泡一样碎掉,红酒溅在地上,流进地砖缝隙里,黑红色液体蠕动着,流向我的脚边。
有时候,天空阴沉,我会幻想自己在天上,坐在飞机里,或躺在云端,俯瞰下面这个小岛:桥自东岸跨过来,车辆挤挤挨挨驶上桥墩,如同被灯光吸引而来的飞虫。
我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雨水了,还有风——风的拥抱,我忍不住这样说,哪怕听起来有点恶心,超市里的廉价爱情小说才会这样措辞。
但是,我是说真的。还有雪,不过我再也不想站在雪里了。
今天早上收到了生鲜直送包裹,史密斯奶奶苹果里混入了一只桃子。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相遇的那天晚上,艺术剧院里上映的是《三十九级台阶》。埃德和我讲述了各自的往事。我告诉他,我母亲让我断奶的方法就是看黑白恐怖片、经典黑色电影;十几岁的时候,我宁可看吉恩·蒂尔尼和詹姆斯·斯图尔特的老电影,也不想找同学们玩。“很难说这是温馨还是悲哀。”埃德如此评价,直到那天晚上,他才第一次看黑白电影。两个小时不到,他就吻了我。
你是说,你吻了我吗?在我的幻想中,他会这么说。
奥莉薇亚出生前的那几年里,我们每星期至少看一部老电影——全都是我童年时代看过的悬疑经典:《双重赔偿》《煤气灯下》《海角擒凶》《大钟》……那些夜晚,我们活在黑白世界里。对我而言,那好比故友重逢;对埃德而言,却是结识新朋友的好机会。
我们还列了观影清单:瘦子系列,从最出色的第一部到最差劲的《瘦人之歌》;大丰收的1944年的所有杰作;约瑟夫·科顿在黄金年代里的每一部经典。
当然,我也可以给自己单独列个片单。比方说,并非希区柯克本人拍的、最好的希区柯克式电影:
《屠夫》,导演克劳德·夏布洛尔的早期电影,坊间传言,希区柯克表示他做梦都想执导。《逃狱雪冤》,由亨弗莱·鲍嘉和劳伦·白考尔扮演一对情人,悬念和美景都笼罩在旧金山的柔光晨雾中,堪称剧中人以整容手术伪装自己的电影鼻祖。《飞瀑怒潮》,玛丽莲·梦露主演。《谜中谜》,奥黛丽·赫本主演。《惊惧骤起》,琼·克劳馥的演技全靠眉毛。《盲女惊魂记》,还是赫本,演绎了在地下室公寓里孤立无援的盲女。要是把我关在地下室里,我会发疯的。
接下来是后希区柯克时代的好片子:《神秘失踪》,结尾出人意料。《惊狂记》,波兰斯基向大师致敬的杰作。《副作用》,由一段冗长的反药物学讲说开场,接着就像鳗鱼般彻底滑入另一个类型。
好的,先到这里。
有些热门电影里的台词会被张冠李戴。“再弹一遍,山姆。”——据说这是《卡萨布兰卡》里的台词,但鲍嘉和褒曼都没讲过这句话。“他活着。”但弗兰肯斯坦从没点明他创造的怪物是男是女;真相是残酷的,他说的是“它活着”。进入有声电影时代,第一部福尔摩斯电影中冷不丁冒出一句“基本演绎法,我亲爱的华生”,其实,柯南·道尔的原著中根本没有这句话。
好吧。
接下来呢?
我打开笔记本电脑,回到阿戈拉网站。曼彻斯特的米茨发来消息;亚利桑那州的迪普斯2016发来常规的近况报告。没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事。
210号的前厅里,武田家的少年手持琴弓,拉起了大提琴。再往东,格雷一家四口顶着雨,大笑着冲上四级台阶。公园那边,阿里斯泰尔·拉塞尔在厨房水龙头下接了一杯水。
8
傍晚前,我正把加州产的黑皮诺往平底酒杯里倒时,门铃突然响了起来。杯子从我手中滑落。
酒杯碎了,一道细细的红酒舔上了白桦木地板。“靠!”我骂出了声。(我注意到了这一点:身边没有人时,我骂人的次数变多了,声音更响了。这会吓到埃德的。我已经被吓到了。)
门铃再次响起时,我刚抓了一把纸巾。到底是谁呀?我心想——也可能已经骂出了声?戴维一小时前出门了,他要去东哈莱姆接个活——我从埃德的书房里看着他走的——而我呢,现在也没有快递要收。我弯下腰,胡乱地把纸巾盖在酒渍上,再快步走向门口。
门铃对讲机的屏幕上出现一个高高的男孩,穿着紧身夹克,手握一只白色的小盒子。那是拉塞尔家的男孩。
我按下通话键。“什么事?”我说道,这不像“您好”那样有礼貌,但总比“谁他妈找我”要亲切多了。
“我住在公园那边。”他回答,几乎是在喊,但不可思议的是,声音竟然还那么甜美。“我妈妈叫我把这个带给你。”我看到他把盒子推向对讲机;但他不确定摄像头在哪里,索性以脚后跟为圆心,慢慢转了转身体,双手举过头顶。
“你就……”我开了头,但没说完。应该让他把盒子放在门口吗?那样好像不太友好,但我已经两天没洗澡了,猫还可能冲他乱叫。
他还在门口站着,高举着盒子。
“进来吧。”总算说完了,我按下开锁键。
我听到门锁自动弹开,就朝门口走去,小心翼翼的模样就像庞奇——确切地说,是像它以前接近陌生人那样——当家里有陌生人来的时候。
毛玻璃上映出人影,隐约可见小树般清秀颀长的身影。我转动门把。
他确实很高,娃娃脸,蓝眼睛,茶色的头发,眉毛上有一条微微凹陷、淡得几乎看不出的疤痕指向前额。大概十五岁。他看起来很像我从前认识、还吻过的一个男孩——在缅因州的夏令营里,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前。我喜欢他。
“我叫伊桑。”他说。
“请进。”我再次邀请。
他进屋了:“这儿好暗呀。”
我打开墙上的开关。
我打量他的时候,他在打量这间屋子:墙上的几幅画,贵妃椅上伸懒腰的猫,堆在厨房地板上已被浸透的一团纸巾。“怎么了?”
“小事故。”我说,“我叫安娜。福克斯。”特意补上姓氏,以便他用正式称呼来叫我;毕竟,我的年纪够当他的(小)妈妈了。
我们握了握手,他把盒子递了过来。盒子上紧紧绑着鲜亮的缎带。“送给你的。”他害羞地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