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13:雪中斩天龙 第一章 都护府擘画御敌,北凉道狼烟即起 (第1/5页)
飘天文学 ptwx.net,最快更新雪中悍刀行(全集)!
<b>燕文鸾、陈云垂这些老将军几乎同时长呼出一口气,这口对朝廷憋了将近二十年的怨气,终于能正大光明一吐为快了。</b>
怀阳关内那座北凉都护府依旧简陋得不像话,这让怀阳校尉黄来福很是忐忑,虽然称不上寝食难安,可每次去都护大人那里参与军机事务,都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一些个相交莫逆的将校就他妈喜欢拿这个破烂事来刺他几句。说什么他黄来福如今扬眉吐气啊,住的地方比褚都护还气派,就是可惜王爷没弄个将军给他,否则就真是名副其实的大人物了。黄来福对此连还嘴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认命,久而久之,他就成了凉州北线边关的头号大笑话。不过随着边境上大战在即的气氛越来越浓重,这些无伤大雅的调侃也就很快消散一空。今天黄来福例行公事前往都护府,最近几位大帅统领都在府上,群策群力,一起讨论北莽的兵力部署和主攻方向,黄来福是个会打仗但不擅长动嘴皮子的粗人,插不上嘴,但听着那些老将军大统领的争执,就觉得很舒坦,觉得只要有他们坐镇边关指挥调度,别说如今北凉边军兵强马壮并且毫发无损,就是最前头的那座虎头城不小心丢了,让他黄来福去抢回来,那也绝对没二话。
当今天黄来福走入都护府那个挂满大小形势图的大堂时,明显察觉到一些异样,大堂中央摆放有一张长达六丈的巨大黄梨木几案,几案两侧多了许多张新鲜面孔。步军统帅燕文鸾,这位春秋老将应该是第一次莅临怀阳关,骑军统领袁左宗也到了,而且顾大祖、周康、何仲忽、陈云垂四位新老副帅也破天荒凑齐了。大将军义子之一的齐当国,新任白羽骑主将,也站在一侧。幽州刺史胡魁和幽州将军皇甫枰并肩站在偏一些的位置,而才从幽州刺史升迁高半阶的凉州刺史王培芳,战战兢兢。这位可谓功成名就的北凉读书人,孤苦伶仃站在了最偏僻的角落,显然在这种场合,其他任何一位披甲将领放个屁,都要比他这个文官扯开嗓子喊话更有用。
但是最让黄来福感到震惊的一个人物,是二郡主徐渭熊!
她坐在轮椅上,双手十指交错,紧紧盯着桌上的那幅边关形势图。
北凉都护大人一手托着砚,一手提笔,砚中墨是赤墨,褚禄山站在徐渭熊身边,弯腰在地图上画出一条条红线,不断轻声说话。
黄来福蹑手蹑脚凑近过去,几案两侧早早站了二十几人,他只能见缝插针找了个位置,刚好听到褚禄山低声说道:“先前我们有一标游弩手插入了姑塞州腹地,发现柳珪大军已经开拔,现在已经可以确定,是奔着流州去的。除了柳珪这支三万精兵,还有包括瓦筑、君子馆在内偏南四座军镇也倾巢而出,老牌陇关几大贵族也掏老底掏出了三万步卒,还有姑塞州持节令的八千羌骑亲军需要注意。加在一起,这十万人兵力都赶往了如今的流州州城——青苍城。”
褚禄山用朱笔在地图上的青苍城以北某地,点了一点,“陇关贵族的那三万步卒用作攻城主力,这一点是明摆着的。”
然后在青苍城和临谣军镇之间轻轻抹了一笔,“不出意外,会是那八千羌骑在此守株待兔,用以牵制流州西线援军的解围。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羌骑别的本事没有,跑路的本事第一流,十几年前,我就领教过了。”
屋内诸将会心一笑。当年第一场离阳、北莽大战,世人皆知在那场硝烟中大放光彩的褚禄山有两个遗憾:一个是没宰掉同是胖子的董卓,再有一个就是竟然没能追杀掉那支溃败羌骑。
褚禄山笔尖转移,在凉州和流州青苍城之间重重画出一条线,“作为主力的柳珪大军,应该会穿插到此处⋯⋯”
徐渭熊皱着眉头,听到这里后直接打断褚禄山的言语,“难道只是一味退守,任由柳珪在流州境内渗透?就算流州只有三万龙象军,也完全不用如此被动。”
双手负后的顾大祖弯腰看着地图,也缓缓开口说道:“若说凉州、幽州边境可以等,但流州确实没有这个必要。三万龙象军只要找到柳珪大军主力,一举击溃,其余那些散兵游勇不足为惧。战之国门外,北凉有这个能耐。”
骑军副统领何仲忽开口说道:“别看柳珪那边人数占优,就这么点兵力还真不够塞牙缝的。就算董卓有后手,可按照他们当前的部署,两天战马脚力的距离,收尸都来不及。”
褚禄山伸出两根手指,捏了捏那猩红笔尖,置若罔闻,只是凝视着浸染些许墨汁的手指头,平静道:“鱼饵太小,钓不起大鱼。”
褚禄山突然笑出声,在寂静无声的屋内显得格外响亮。
只见这位都护大人伸出拇指、食指捏在一起,抬手笑道:“咱们北凉铁骑太强大了,总要给对手这么一丁点儿的念想才行嘛!”
怀阳关都护府有一处偏屋,传闻酸秀才扎堆,酸不可闻,尽是些芝麻绿豆大小的官员,文不成武不就,不过都护大人还是经常会出入偏屋,除此之外,这偏屋就极少有人造访。
与外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偏屋内并非冷冷清清只有些老学究聚头唉声叹气,相反,这里人气很旺,而且许多张年轻面孔的出现,让屋子显得尤为朝气勃勃。屋内东西两面墙壁上悬着一幅幅形势图,既有北凉三州边疆地理,也有描绘北莽姑塞、龙腰两州的地图。两面墙壁上的形势图所绘版图内容如出一辙,只是分老旧,东面墙挂旧,西面壁悬新。
屋内两人一桌对坐,桌边始终有一人提笔站立静候,负责记录一些言语。那些书桌上堆满了北莽方志和密档,其中许多东西,恐怕连南朝兵部和户部都没有。东西墙上之所以分新旧,是缘于屋内一位后辈晚生提出的建议——既然敌军主帅董卓一直按兵不动,没有流露出丝毫要大肆调兵遣将的迹象,那么北凉不妨先从这些年北莽边军对凉莽接壤两州的变动来探究蛛丝马迹,圈画出那些在最近几年内增添兵力的城池军镇,以及那些耗费重金开辟出的新驿路,并着重找出北莽边境历年来的演武场地。给出这个建言的年轻人姓郁,听说先前是个游手好闲的外地赴凉士子,投靠无门,找不着油水足的官府衙门,才托关系进了这里。跟姓郁的同时进屋子任职的杂流官吏,还有六七个,既有北凉本地饱读兵书破天荒沾带着书卷气的将种子弟,也有跟郁姓年轻人差不多的根脚,都是些别人捡剩下不要的外乡士子,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啊。
这屋子年纪大的前辈们,大多是些官场上没混出头的失意人。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脖子硬膝盖更硬,不懂卑躬屈膝,平日里最喜欢借酒浇愁,一喝高了自然也就管不住嘴地高谈阔论指点江山,然后突然有一天就被拂水房的谍子拎到了边境上。他们甚至都没办法跟家里人打声招呼,就此凭空消失。他们起先胆战心惊,以为是要被那位喜怒无常的褚大魔头砍脑袋玩耍,后来才知道是帮忙做些剖析战局的事情,也就逐渐心安下来。只是虽然成了都护府的客人,是帮都护大人做事,可既没有官身品秩,也没有薪水俸禄,不着天不着地,真不算什么美差。好在他们这些人在官场上早就磨光了雄心壮志,对于屋内枯燥乏味的公事,也都熬得住性子。加上褚禄山褚大人的名头太骇人,每个人都兢兢业业,就怕自个儿哪天让褚禄山觉得是个不愿意任劳任怨的官油子,然后就被咔嚓一声剁掉了脑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