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迈达斯之子 (第3/5页)
“嗯,虽说有钱人愿意怎么花钱是他们的自由,但这个公司听上去还是很可疑。”
我把话题转回到不理想的考试成绩上来,我们必须想办法把学校的排名提上去,重塑本校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与此同时还要多多提供额外服务,侧面上使家长们觉得学费物有所值。
经过一番讨论,我们一致认为最靠谱的服务就是“托儿所”,学校经常会在放学后由老师们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我的观点是,学校必须加大这项服务的力度。学校下午4点放学,如果课外活动能让学生们忙活到5点,那么家长就可以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顺便来学校接孩子,这将极大方便时间紧凑的上班族。在车后座上放一包薯片一杯汽水,剩下的交给我们“托儿所”就行。这一举措必能让打算转学的家长心生动摇。
当然了,这个计划成功的前提是老师们自愿每周有两三天晚回家一个小时,并且没有加班费。除上课之外,老师们已经不收报酬地负责午餐和课间的操场监督了,这多出来的一个累赘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接受。不过反过来一想,如果老师们不愿意付出,那么生源流失必然导致裁员,这个道理大家也不是不懂。经过两次火药味浓烈的教职工会议之后,老师们各自报名组织了室内足球、游泳、无板篮球等社团,还有美术、象棋、电脑、戏剧、科学等兴趣小组。我安排了一份日程表、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家长,立刻收到了积极的反馈。一大群兴高采烈的妈妈们放学后在操场上拦住了我。
“能不能办一个家庭作业互助小组?”海伍德太太几乎要贴到我身上了。
“对呀,好主意!”她的闺蜜柯林斯太太附和道。
我一脸严肃地说:“我得和同事们商量一下才能决定。”这些家长真是会打小算盘。
“那太好了。”海伍德太太的鼻息都喷到我脸上了。
这些家长为了达到目的一大把年纪了还不惜使美人计,我赶紧找借口告辞了。说归说,这个建议其实是多方讨喜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互助小组既能减轻家长的压力又能帮学生巩固课上所学,何乐而不为呢?不过一想到海伍德太太凑过来的大脸我就脚下生风一般地逃走了。
接下来的事大家都能猜到了,我们安排了一个专门的教室用于放学后辅导家庭作业。我在老师们的劝说外加逼迫下不得不亲自一周两次组织这个互助小组,大家的努力付出很快就见到了成效,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进来,最后不得不动用全校最大的教室(有正常教室的两倍那么大)才能坐下所有学生。这规模快赶上考试大厅了。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45人,所有人都全副武装,座无虚席。
“丹德里奇校长。”忽然有人在身后叫我,我扭头一看是格里芬太太。
“很高兴见到您。”我努力表现出高兴的样子。
“您应该会对这个感兴趣。”她说着递给我一份中部日报。
我还以为她又想让我看她女儿参加活动或者是她儿子得奖的照片呢,但这次不一样,在报纸内页的底部有一篇新闻报道。
“就是这个。”她说。
我仔细阅读着这篇文章。
标题是“名校学生集体患怪病”,说的是戈顿学校的学生,也就是和大嗓门吉姆沆瀣一气的那所学校,本校最强的竞争对手。
正文写道:“知名的戈顿学校本周被神秘病毒袭击,大批学生莫名病倒,其中不乏需要住院的重症病例。卫生部已就此事启动紧急调查。”
“这真是太不幸啦,我保证这种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在我们学校。”
“我听说呀,”她紧张兮兮地看了看周围,好像怕有人偷听:“那边的家长偷偷给孩子吃来路不明的药片。”
“来路不明的药片?什么意思?”
“就是‘脑畅’嘛,你懂的。”
听到这儿我突然灵光乍现、所有的线索连成了一条线,原来“脑畅”就是引起学生们生病的原因,校长和休伯特这两个家伙不知道往药片里掺了什么东西,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我前两天才听说,”她迅速地环视了一圈然后才说:“警方已经介入了。”
“哦?”没想到警方这么迅速。
“听说有学生被诊断出肝损伤。”
我感谢了格里芬太太的小道消息,然后让她接走了家庭作业互助小组的最后一个成员,已经是下午5点45分了,她一边走一边说:
“抱歉啊,校长,超市那边临时停电所以来晚了。”
希望停电不会影响到爱德华的工作。
我抱着满满一摞作业和教务计划回到家,打开电视准备边看电视边享用我的低热量冷冻快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