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消失的“暗夜” (第2/5页)
“那也才刚过人生的三分之一,哪里就老了?”对方不赞成地推着黑框眼镜,“而且你今天打扮得就像二十来岁的大学生,不就是女孩子嘛。”
看他认真辩驳的样子,岑镜忍不住勾起嘴角。
岑镜的年龄早已步入剩女行列,再加上寡淡的性情和倔强的脾气,身边的追逐者大多打了退堂鼓。然而李维生长在美国,思想和审美相对西化。比起小鸟依人的柔弱女生,他更欣赏独立成熟的女性。尤其是岑镜身上那股萦绕不去的神秘感,让人像猫挠心一样好奇。
这是个有故事的女人。他想了解她的过去,也想参与她的未来。
一迈入文化宫的大门,中央空调的冷气扑面而来,岑镜下意识摸了摸手臂生出的细小颗粒。
Jean的工作室租用了文化宫的东厅,一千多平的场地划分成了三个展室。除画作之外,还展出了雕塑、家居饰品、民俗石刻等苏格兰艺术家设计的艺术品,甚至还有赞助商陈列威士忌的展台。
展厅内非常安静,偶尔有一两个人在角落里低声交谈。岑镜边走边看,在缤纷的色彩世界里缓缓移动,最后站在一幅巨大的油画前,久久凝视。
“你看到了什么?”李维站在她身后,轻声问道。
“画者的内心……”她指了指墙上那幅绀碧的大海,“就像这片海,很纯粹,让人感觉很平静,也掩藏着深沉的忧郁。”
李维点点头:“文学也好,音乐也罢,任何艺术作品都会投射创作者的内心诉求和精神状态,从而暴露他们的过往经历和生活模式。人类是视觉动物,对图像最敏感,所以图画能系统地释放潜意识。一幅画,可以读懂一个人。”
岑镜讶然回头:“你懂心理学?”
“可能颜小沫没告诉你,我是心理学博士。”
“这样啊。我以为你小说写得这么好,拿的是文学学位……”岑镜挑眉道,“我硕士也读的心理学。”只不过主攻犯罪心理学方向。
李维略微吃惊:“没想到是同行。你是在做绘画疗法的研究?”
岑镜摇头:“只是一种习惯,每次看到图画,就会下意识地剖析创作者。他多大年纪?是怎样的性格?作画时环境如何?他想通过这幅画表达什么……”
这是顾晟与她的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所以她很喜欢泡美术馆,有时对着画一站就是几小时,都快成强迫症了。
“那你……会去找那些画家确认自己的推测吗?”
“不会,对我来说,这只是一种排遣。”
用这种方式缅怀顾晟,通过链接画像深处感受对方的存在。一遍又一遍,如同回到往日的时光,甜蜜而痛苦。
李维目光锐利地望过来:“ 你是抑郁还是PTSD(创后应激障碍)?”
岑镜僵住表情,难以置信地眨了眨眼:“很……明显吗?”
“不,你伪装得很好。”李维叹了口气,“但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和画家的创作过程一样,欣赏者在解读画作、剖析创作者的时候,也会暴露自己的心理状态。所以,在艺术品疗法中,我们很注重来访者对艺术品的解读。”
不愧是专业学者,敏锐得有些过分了。岑镜撇撇嘴,无奈地坦承:“三年了,不过现在好多了。”
“没想过治愈吗?以你的能力应该做得到吧?”
“我不是不能治,是不想治。”
“年纪轻轻,何弃疗?”李维开了个玩笑,却没成功逗笑对方。
岑镜凝望了一会儿画里的蔚蓝,疲倦地合上眼。
“我没有被治愈的资格。”
因为当年的过错,让最爱的人死在了眼前。她再也拿不起枪,再也无法画像,就此断送了警察生涯。她无法原谅曾经的岑镜,所以潜意识里一直在不停地惩戒和折磨自己。
顾晟是她埋在心底最深的一道伤。三年来愈合撕开,撕开愈合,早已痛到麻木。
李维终于明白这个女人的阴郁气质和强烈的防御心是怎么回事了。PTSD患者的创后修复并不难,他曾经帮助过不少从中东战场退下来的士兵。然而,面对同样专业的岑镜,他毫无把握。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对方已经封闭自我,根本不会配合治疗。
“李维,你是个优秀的人,我很荣幸认识你这样的朋友。”岑镜低下头,“但我早就失去了谈情说爱的能力,希望你理解。”
身后的男人良久没有回应。
岑镜苦涩地一笑,抱着发凉的手臂准备离开。脚下还没动,一件带着体温的外套披在了她的肩头。
“这里冷气足,当心感冒。”
她意外地转过身,看到男人手里拎着瓶威士忌。
“你……刚才去哪儿了?”
“有人跟我推销,看这家的威士忌不错就买了一瓶。”李维指了指出口的方向, “刚才聊到哪儿了?何弃疗?”
岑镜:“……”
无论对方有心还是无意,望着那张笑容真挚的脸,她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再说出口。
肩上的衣服太温暖,让她舍不得脱下来。
展厅出口陈列的威士忌可以免费试喝,岑镜尝了一小杯,感觉味道确实醇厚。有心想买,但看到这种纯麦芽的进口货标价过千,犹豫了一下,还是放弃了。
李维压下掏钱包的冲动,用超高的情商给某个自尊心强的女人搭台阶:“这酒度数高,女孩喝了容易伤身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