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3/5页)
说来这也是衙门办案心照不宣的规矩:遇到灭门惨案尤其是富贵人家,往往是经办官员以及捕快们捞油水的大好时机,勘查现场时由级别最高官员开始选,金银珠宝、名器古玩,逮上眼就捧回家,然后按资排辈来,到最底层的衙役甚至连水缸、八仙桌、碗筷都拖走,反正人都死光了,要财物有何用?就算偶尔有幸存者找上门也不怕,所有罪名一股脑全推到凶手头上。
康熙时期动辄惩办参与夺嫡的皇子和涉事大臣,抄家不断,顺天府等衙门肥得冒油,当年查抄太子妃娘家额伦什家族——额伦什贝勒在内务府主管朝供和内宫日常用度采办,单各大商会和底下办差的孝敬就赚得盆满钵溢,加上每次采购进供的回扣、以次充好差价,以及偷取宫中余货到市场上变卖,额伦什家族拥有的财富丝毫不逊那些王公贵族。据说顺天府尹从额伦什家运走四大车宝贝,其余府丞、判通、治中、经历、照磨、司狱等官员均有一两车,连地位最低的仵作都捞了价值百来两银子的物品。几个月后额伦什贝勒从天牢放出来,正值三九寒冬,满屋子竟然找不到一件御寒的衣服。有什么办法?在血雨腥风的皇子争嫡大战中,失败方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谁还敢为那点身外之物惹麻烦?
然而刘统勋是京城官场的异数,“刺儿头”外号的得来就因为不讲官场规矩,破了很多官员之间的默契,让上司难堪,下属难做。例如他在黄河沿线省份协办赈务、勘察河道期间,地方官按惯例奉上“冰敬”“炭敬”,以及逢三节两寿送的随礼,刘统勋一律原封不动退回,而且要求随从跟着做。这一来那些低阶官员们怨气冲天,因为京官不像地方官有火耗、税收等额外收入,尤其四品以下官员更是清苦,一年不过十几两银子甚至更少,就指望地方官员那点孝敬改善生活。把人家的财路都断了,谁乐意替你做事?之后再有委派出京的差使,只要听说有刘统勋参加,官员们就忙不迭推辞调换,都不想招惹这位“刺儿头”。
刘统勋冷着脸道:“秦大人,顺天府只要我刘某在府尹位置上一天,过去那套官场陋习就得收起来,否则,趁早卷铺盖走人!”
秦判通溜须反碰一鼻子灰,尴尬得满脸通红,支吾着急忙往门外退,差点被门槛绊倒。
不多时,衙役将私塾先生带到傅家书房。私塾先生是位老成识体的长者,须发皆白,举止间有读书人特有的睿智和书卷气。
为打消私塾先生的紧张情绪,刘统勋先闲聊几句,问些私塾办学、学生学习、应试等方面情况,然后话锋一转,谈及傅壁到私塾指点书法的细节。
私塾先生慢慢想了会儿,说傅壁虽然为人温和可亲,笑眯眯完全没有架子,但不喜与人交谈,对于往事讳莫如深,可能因为平时要陪孙子玩,又讨厌和街坊邻居拉家常,才跑到私塾打发时间,一来让孙子和年幼的孩子玩耍,二来指点书法,谈论他最擅长的经书诗文,算是他的乐趣所在。
“通过攀谈,先生觉得傅老以前是干什么的?”刘统勋问。
“饱读诗书,学问渊博,”私塾慎重地给出八个字评价,然后解释道,“寻常读书人,哪怕是治学大儒顶多做到倒背如流,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仅此而已,而傅老真正能融会贯通,结合历代史书针砭时弊,提炼治国韬略,立意反在书本之上。”
刘统勋“喔”了一声,良久才问:“像是教授过私塾或开设学堂?”
私塾先生摇摇头,哂笑道:“傅老乃博学鸿儒之士,哪是老朽这等靠断文识字混饭吃的穷酸书生可比?”
“以先生之见,傅老以前什么身份?”刘统勋鼓励道,“先生不妨大胆分析,本府不做笔录,不留卷宗,只作破案参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