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天命所归任肩扛,东厂重任不敢忘 (第3/5页)
曹化淳低垂着头颅,声音哽咽,带着几分苍凉与无奈:“奴婢年迈体衰,唯恐力不从心,误了圣上大事。观王承恩那孩子,勤勉机敏,实为可造之材……”
“咳咳——”一阵突如其来的咳嗽声,如寒风中的急雨,打断了室内的低语,也让朱由检的眉头紧锁,他沉声怒喝,威严中带着不容置疑:“王承恩,既已听闻,还不速速进殿!”
言罢,门扉轻响,一位年约三旬,面容圆润讨喜的胖子踏门而入,步伐中带着几分慌乱。
他迅速回身,将门扉轻轻合上,随即双膝一曲,跪得干脆利落,面上满是为难之色:“皇爷明鉴,奴婢不过是个贪恋口腹之欲的俗人,除了能逗您一乐,别无长才,如此重担,实非奴婢所能承担啊!”
他轻轻斜睨向一旁的曹化淳,那位曾以无尽耐心雕琢他,视他为衣钵传承者的恩师,此刻眼中却交织着复杂的幽怨与无奈,仿佛在低语:世间哪有如此干爹,竟这般将自家孩儿推向万丈深渊?
那眼神深处,似在无声控诉:“干爹啊,您常说伴君如伴虎,如今这一跃,您竟是亲手将我送进了那最凶猛、性情最莫测的老虎口中。”
曹化淳微微侧转面庞,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似乎在辩解:“皇恩浩荡,突降大任于你,老夫将你推至前台,岂非一番苦心栽培,意在提携你这位年轻才俊?”
然而,王承恩心中五味杂陈,几欲泪下。在这位君主麾下执掌大权,无异于在锋利的刀刃上翩翩起舞,每一步都需谨小慎微,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这哪里是提携,分明是一场生死未卜的试炼。
“够了!”皇上的声音冷不防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二人休在朕前暗自交流,眼神中藏着何种玄机,朕岂会不知?”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骤然紧绷,王承恩与曹化淳皆是一凛,深知在这权力游戏的漩涡中,任何细微的波动都可能掀起滔天巨浪。
一声威严的怒喝,如同惊雷乍响,震得二人慌忙垂首,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唇齿紧闭,不敢有丝毫言语。
朱由检的目光深邃而复杂,扫过这两张熟悉的面孔,心中五味杂陈,终是化为一声沉重的叹息。
“尔等,一为朕自幼相伴的挚友,一乃朕现今最为倚重的内侍,竟也到了只图自保,忘却了为君分忧之责的地步吗?”他的话语中,既有责备,又含几分无奈与痛心。
二人闻言,更是噤若寒蝉,唯余颤抖的身躯,无声地诉说着内心的惶恐与不安。这大殿之内,空气仿佛凝固,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触怒了天子的威严。
崇祯帝,这位继承了洪武大帝铁血手腕的帝王,却在政治的棋盘上,未能复制先祖的辉煌。
他的杀伐果断,在某些时刻显得孤注一掷,却缺乏那份洞察时局、驾驭群臣的政治智慧。
于是,大明江山,在这份优柔寡断中,渐渐失去了那些敢于直言、勇于担当的忠臣良将,最终落得个孤家寡人的凄凉境地。
及至李自成铁蹄踏破京城,昔日繁华尽成烟云,多少朝臣望风而降,唯余司礼监的几位老臣,坚守着最后的忠诚与尊严。这一幕,不禁让人唏嘘,更让崇祯帝的心,沉入了无尽的深渊。
在那风雨飘摇的崇祯年间,朝堂之上,风声鹤唳,每一句讥讽或指责,都似利刃般刺痛着那位年轻帝王的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