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边疆[60年代] 第72节 (第3/5页)
里面的作物都已经到了成熟的时候,成串长长的绿色豆角、红彤彤的番茄、跟小孩手腕一样粗的黄瓜,沉甸甸的挂在插了柳树支架的架子上,里面正站着几个头发花白的教授,拿着剪刀在给作物封顶。
瞧见于聪带着杨秋瑾进来,其中一个戴着眼镜,头发花白的教授,一眼看到杨秋瑾,高兴地喊她:“小杨,你来了,好久不见,你肚子都这么大了?几个月了?快过来,尝尝我们种出来的大棚番茄。”
他说着,摘下一颗巴掌大小的番茄,从中间掰开,露出里面红中带沙瓤的番茄肉,递到杨秋瑾手里,“尝尝。”
“郑教授,好久不见,孩子已经五个月了,我身子比以前笨重了不少。”杨秋瑾从郑济同手里接过一半番茄,吃了一口,不住点头,“好吃,酸甜可口,还有细沙的口感,跟夏季种在外面地里的番茄没什么两样。”
郑济同笑了起来,“这是我们大棚种得第二茬番茄,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过改良,更适合在大棚里种,也比之前的种子更加抗寒。之前我们卖了一批大棚瓜果蔬菜,总有人说味道不如在露天地里种得,所以我们让于副场长带你过来,让你试试口味,听听你的意见。”
另一边,身子骨比起前几年长好,硬朗许多的蔡正茂教授,从一处黄瓜架子上,摘下一根翠绿的黄瓜,递到杨秋瑾的手里,满脸笑意的喊:“小杨,尝尝,没打农药的,安全的很好。”
他身后几个身高不一,年纪在40-50岁之间的各个领域的教授们,都一脸期待的看着她吃黄瓜。
杨秋瑾吭哧吭哧吃掉两口黄瓜,很公正的道:“味道挺好的,又脆又嫩,回口微甜,我感觉比之前露天种得黄瓜还好吃啊,为什么会有人说它们不好吃呢。”
几个教授互相看了一眼,郑济同推了推眼镜,叹着气说:“小杨,你知道吗?翟书记的年纪摆在那里,任期快到了,有消息说,上头可能会把他调走,从另一个地方调一个新的书记过来。
你也知道的,翟书记是个嘴硬心软的人,当年他冒着风险,听取了你的意见,大老远的把我们这群老骨头调档来到边疆,在农场大搞科研,一直优待我们。
这让不少激近份子一直看不惯我们,总是给我们和翟书记使绊子,说我们大棚种得瓜果蔬菜不好吃,只是其中一个借口。他们就是想逼翟书记就范,把我们这些老骨头赶去牛棚。”
蔡教授接话说:“小杨,我们可以不要优待,也可以一直住在牛棚,可是农场的研究不能停,我们已经在研制更好的棉花种,如果实验成功,明年我们的棉花产量就可以翻两倍,可以让农场获得更多的收益。”
杨秋瑾顿时觉得手里的黄瓜不香了,“郑教授、蔡教授,明人不说暗话,说吧,你们叫我来,想干啥?”
郑教授不自在地咳嗽了一声,看了看站在大棚门口,离他们挺远地方的于聪说:“听说于副厂长的父亲,在首都领导班子挺有话语权,小杨,你看,你能不能让于副场长跟他爸开口,让上面的人,暂时不要调离翟书记,让我们几个老的再为农场做几年贡献,做出一番成绩以后,我们再该怎么着就怎么着。”
蔡教授说:“还有一点,我们农场的激进份子实在太多了,外面的形式已经渐渐平定,反而我们农场的激进份子,总是逮着牛棚的那些下九流,不是批判这个,就是审判这个,给我们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还不断破坏试验田,让我们无法正常工作。”
另一个背有些驼的教授说:“我们苦点累点没关系,但是耽误、破坏我们的实验成果,我们实在难受。小杨同志,我们也是没办法,这才找人托话,请于副厂长带你过来,让你帮帮忙。”
杨秋瑾也明白了,郑教授他们身份特殊,农场稍微对他们好一点,就有人眼红嫉妒,从而搞破坏,想逼走支持郑教授他们的翟书记。
说实话,杨秋瑾不明白那些激进份子脑子里装得是什么,明明郑教授他们是在为天山农场,甚至是整个边疆种植业无私奉献,种子产量提升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然而那些人只顾得眼前的利益,比如看翟书记让教授们住进地窝子里,比住牛棚稍微舒服点,经常偷偷给他们小灶,比如给些粮食,米面,分些羊肉、鸡蛋、牛奶啥的,给他们补补身子。
这些人就跳脚了,觉得郑教授他们身为下九流的份子,该天天住在臭烘烘的牛棚子里,吃着人人嫌弃,拉不出屎的黑面馒头,该天天下地干挑粪、挖水渠之类最苦最脏最累的活儿,而不是住在地窝子里,呆在实验室做实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