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ptwx.net

字:
关灯 护眼
飘天文学 > 拿得起放不下的中国史 > 拿得起放不下的中国史 叁 古今多少人物,风流最属文人(2)(第1/5页)

拿得起放不下的中国史 叁 古今多少人物,风流最属文人(2) (第1/5页)

飘天文学 ptwx.net,最快更新拿得起放不下的中国史!

《永乐大典》reference_book_ids\":[7078185807026080799]}],\"8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0,\"start_container_index\":8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4},\"quote_content\":\"《永乐大典》reference_book_ids\":[7078185807026080799]}],\"62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62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2,\"start_container_index\":62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6},\"quote_content\":\"《永乐大典》reference_book_ids\":[7078185807026080799]}],\"28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8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5,\"start_container_index\":28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0},\"quote_content\":\"《孽海花》reference_book_ids\":[7236307399429065763,6833642809933696008]}],\"30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0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5,\"start_container_index\":30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0},\"quote_content\":\"《孽海花》reference_book_ids\":[7236307399429065763,6833642809933696008]}],\"6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6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2,\"start_container_index\":6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8},\"quote_content\":\"《明史》reference_book_ids\":[7263389533612280872,6867020882879974407]}],\"46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6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4,\"start_container_index\":46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0},\"quote_content\":\"《明史》reference_book_ids\":[7263389533612280872,6867020882879974407]}],\"48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8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7,\"start_container_index\":48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3},\"quote_content\":\"《明史》reference_book_ids\":[7263389533612280872,6867020882879974407]}],\"3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4,\"start_container_index\":3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7},\"quote_content\":\"《达摩流浪者》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1435690036,7202908924557659173]}],\"50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0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4,\"start_container_index\":50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9},\"quote_content\":\"《南明史》reference_book_ids\":[7119067491929754655]}],\"6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6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5,\"start_container_index\":6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1},\"quote_content\":\"《明史》reference_book_ids\":[7263389533612280872,6867020882879974407]}],\"62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62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6,\"start_container_index\":62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0},\"quote_content\":\"《永乐大典》reference_book_ids\":[707818580702608079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04

一个草长莺飞的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三十五岁的寒山做了一个决定: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知识青年到了那里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嘛。

就这样,寒山逃离了帝都,隐居到山里当了一个种地的农民。

这一当,就是三十年。

远离尘嚣的日子里,寒山继续读书作诗,与青山绿水相伴,活得那是相当潇洒。后来在当地村民的撮合下,他还和村里的一个姑娘成了亲,没有多久就生下一个儿子(寒山只是他当和尚时候的法号,因为不知其俗家姓名,本文为了叙述方便一直采用这个称呼)。

后来他专门写了一首诗形容这个时期的惬意生活:茅栋野人居,门前车马疏。

林幽偏聚鸟,溪阔本藏鱼。

山果携儿摘,皋田共妇锄。

家中何所有,唯有一床书。

有田有林、有鱼有诗、有酒有书,还有老婆有孩子,这是多少文艺青年向往的美好生活,他过上了。

然而,这样的好日子终究没有过太久。六十五岁的时候,他的妻子和儿子双双染病,没过多久又都撒手人寰,寒山再次成了孤家寡人。

六十五岁,放到现在也算是个老年人了,在那个没有社保也没有商业保险的年代,人们盼的就是老了有个伴儿,能有子孙绕膝下,享一享天伦之乐。可偏偏他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一辈子还有什么指望呢?

05

有,当然有。

寒山再一次起身,离开了这个他居住了三十年的地方,动身前往远方。

在比对了多家房产中介的推荐,综合了环境、户型、交通等各方面条件之后,寒山选中了一个山洞,大地为席,青天做被,山石为枕,渴饮山泉,饿食野果,靠着大自然的馈赠,过上了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生活。

他不修边幅,面容憔悴,穿着破衣烂衫,趿拉着一双破鞋,就像是一个唐朝“犀利哥”。有时候他会独自一人站在山上大声读诗,有时候又没来由地突然放声大笑,附近的山民都在心里嘀咕:这老头莫不是疯了吧?

但是他不管,也不在乎别人的目光。

不过他还是遇到了一个知己,一个叫拾得的和尚。这个和尚看起来也是个非主流,两人相见恨晚,在彼此对视的眼神中摩擦出了激情的火花。

两人之间经常会有些很有趣的对话,而且字字珠玑,充满了禅意。

一天,寒山问:“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真是精辟!

就这样,寒山在山洞里又住了四十年,直到一百零五岁的时候才告别了这个世界。他一辈子没有放弃过写诗,但是直到他去世后,他的这种大白话一样的诗仍然得不到主流文化的认可。在当时的文人看来,寒山写的是什么玩意儿,这也配叫诗?

06

然而,寒山的诗喝咖啡的不认可,吃大蒜的老百姓却在口口相传。所谓金杯银杯比不上老百姓的口碑,谁也想不到,寒山的这些诗在口口相传中,居然漂洋过海到了日本。

这些诗在日本受到了排山倒海般的欢迎,日本的青年们争相抢购寒山的诗集,几乎人手一册。如果要是没有读过寒山的诗,根本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热爱文学。甚至要是你的微信朋友圈里没有发过寒山的诗,你身边的朋友都能立马把你拉黑。

在很多日本人的心里,寒山就是文学之神。

日本的诗人模仿着他的风格写作,还有很多日本的画家为他作画(也不知道他们是根据什么来画的)。

20世纪中期,日本的禅宗思想传到美国,寒山的诗也跟着流入了美国。

1953年,美国的一个大诗人加里·斯奈德在一个画展上看到了一幅来自日本的画,加里·斯奈德被这个手握卷轴、衣衫破烂却仰着头逆风大笑的颓废诗人震撼了,立即找到了寒山的诗,一口气读完,还翻译了其中的二十四首。

翻译之后的寒山诗又在美国引起了轰动,加里·斯奈德的好朋友、著名的小说家凯鲁亚克也立即被这位中国古代的和尚诗人迷倒了,写了一本向厌俗弃世的寒山致敬的小说——《达摩流浪者》。

不知道已经作古千年的寒山泉下有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世事是如此讽刺,活着的时候人们把他的诗作看得一文不值,想不到却在千年后的大洋彼岸大放异彩。

在加里·斯奈德和凯鲁亚克的推动和传播之下,这个来自古代中国的诗人渐渐被美国人熟知。

20世纪50年代,由于受到冷战、越战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对国际制度和社会道德准则提出了质疑并且开始反抗,他们特立独行,极度标榜自我,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而寒山那些游离于一切社会陈规陋习之外的诗,处处体现着自然的纯朴,正好完美契合了当时美国年轻人的心态。

美国“垮掉的一代”纷纷效仿起这位中国古代的诗人,他们穿上破烂的衣服,不理发不剃须,远离主流社会,有意识地向传统道德说“不”,以此来表达他们的叛逆。这群人被称之为“嬉皮士”,由嬉皮士参加的,以文化的反叛和生活的反叛为主要内容的这场反叛运动,就是著名的“嬉皮士运动”。

寒山,这位被称之为和尚诗人的中国古代叛逆者,估计从没想过自己在某一天会成为“嬉皮士运动”效仿的对象。

耶稣说,先知在家乡总是不受欢迎的。

解缙:天下第一等恃才傲物

明永乐十三年正月,屋外大雪纷飞,京城的大狱里,锦衣卫特务头子纪纲正在宴请在押犯人解缙。

在狱中待了五年没人理睬,今天这顿饭,解缙大体也明白是什么意思。他不再多言,大口吃菜,大碗喝酒,没多久就醉成了烂泥。纪纲打个手势,几个衙役过来,把解缙拉了出去。

他们在白茫茫的大雪世界里挖了个浅坑,人往里一丢,再堆上雪。明代出了名的大才子,《永乐大典》的总编,就这么在醉乡中进入了冰寒彻骨的地狱。

一个才华超众,曾得到好几任皇帝青睐的文史大家,是怎么走到这种绝境的?

01

解缙是江西吉水人,出生在书香门第,打小就是一个超级神童。

尚在襁褓中,母亲就在地上写字教他,五岁背诗,小小年纪就能记得无数诗文章句,而且终身不忘。七岁会写文章,十八岁参加江西省的乡试,高中榜首,成为“解元”。这一年是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缙一路走得顺顺当当,是个地地道道的学霸中的战斗机。

第二年,解缙上京城参加会试,高中第七名进士,他的哥哥解纶、妹夫黄金华也同时中举。

看过《范进中举》的都会记得,中了举人的范进高兴得都疯了,可见中举这种事,千年等一回或许还等不上,要有中大彩的运气才行。如今解家却一口气中了三个进士,这在家乡乃至全国都出了名,产生的轰动效果不亚于人类登上月球。

据说解缙的答卷气势磅礴、文笔犀利,让考官拍案叫绝,本想推他为第一,但又觉得锐气太甚,怕搅动口舌,所以才把名次往后推了几名。虽然没得上状元,不过倒更为这大才子增加了一些神秘之处。

解缙有一联非常有名: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简短一联,笑尽世间无真才实学又皮厚嘴酸的小人。正因为有这份机智,所以后来好事者就把很多巧对妙语都安在才子解缙的头上,讲他怎么斗假道学,怎么斗真财迷,各种故事花样百出,恨不能给“解解元”戴上“解状元”的帽子。

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故事,是说解缙和明成祖朱棣一道游后花园,朱棣上桥之后问,这叫什么?解缙答,这叫一步高一步。朱棣呵呵笑,下桥又问,这个呢?解缙答,这个叫后边高过前边。

朱棣不死心,又出了个题目:“昨晚宫中有喜,你写首诗。”

“君王昨夜降金龙。”

“是女儿。”

“化作嫦娥下九重。”

“可惜死了!”

“料是世间留不住。”

“丢水里去啦!”

“翻身跳入水晶宫。”

明成祖哈哈大笑,惊叹于他的敏捷思路。

不过这类故事可能大多来源于三家村私塾老先生,把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加在解缙这类才子的身上,是人民大众最好的娱乐节目,去网上搜能出来一箩筐。不管是什么对联,只要加上“解缙说”这三个字,就显得很牛了。

02

解缙智商高,特别聪明,但太聪明的人常常会觉得别人笨,跟不上自己的节奏,忍不住对大事小事指指点点。《明史》对解缙的点评是“表里通透”,就是想什么就说什么,一条肠子通到底,不会拐弯。这种直接的作风,在错综复杂的大明官场里,注定不会吃到好果子。况且那些官场中的大佬什么风浪没有见过,即使智商比解缙低,也差不到哪去,更别说这些老油条还完全懂得如何明哲保身。

朱元璋很欣赏解缙的才气,对他说,咱们是君臣,但我觉得更是父子,你应该把肚子里的东西都讲出来。

大领导这么一夸,小解激动得一夜没睡,第二天立马上交一篇万言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滔滔不绝论述一通。

朱元璋鼓励一句:不错,很有见地。小解再接再厉,回家再来一篇《太平十策》,文章长得连《明史》都嫌,没收录。估计朱元璋也要被逗乐了,这个瓜娃子,开个玩笑还当真了。

初入宦海的解缙就是这样,愣头愣脑,到处指点江山,还要品评人物。

明初大功臣李善长被杀头抄家,是朱元璋亲自定的案子,可小解敢替人执笔上书,说李善长冤枉,甚至直接向兵部开炮,说整个兵部作风不正,效率低下,然后又点名痛批御史袁泰贪赃枉法,陷害忠良。

兵部尚书气得吐血,轮得上你这黄口小儿说话吗?

后来皇帝把袁泰降了级,解缙得偿所愿,但也给自己结下了一个大仇人。

解缙没工作几年,倒把机关里的人得罪个遍。朱元璋对他是真好,也真能看透这个人,他把解缙的老爸叫来:老解啊,你把儿子领回去再读几年书吧!他是个大器晚成的人,再过十年,我还要重用他!

聪明过头的小解被领回家乡去了。

朱皇帝是要磨炼解缙的性子,希望他会明白过来,圆润点,缓和点,可惜才子心比天高,依旧脾气不改。

多年后解缙重新出山,为大明的第三任皇帝朱棣服务,朱棣表扬他说:天下一天也不能没有我,我一天也少不了解缙!

有了这句话,解缙更加嘚瑟,对朝中大臣进行了逐一评论,而且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优点就表扬,有缺点也要公开于天下:大李是个稳重的人,但缺少主见;老王算是个君子,但才能不行;张老三嘛,能力强,但太会钻营,品行不够端正,如此等等。朝中的大佬在解缙眼里,都是残缺不全的。

就你姓解的了不起!

这个高智商的人根本不注重团结同事,情商低到如此境界,也算得上是大明官场中的一朵奇葩了。

多少人侧目而待,等着看他的好戏。

03

解缙的人生巅峰是在明成祖朱棣手下实现的。

前面说到他被明太祖朱元璋打发回家修身养性,一晃八年过去,老朱去世,耐不住寂寞的解缙心热如火,匆匆到京城奔丧。这番举动马上被仇家袁泰敲打了一下:解缙老母亲还没下葬,老父亲九十高龄,就这样跑到京城来,这是不忠又不孝!

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把解缙远远地发配到甘肃去当“卫吏”,一个小文书。幸好还有人帮着说话,解缙费了一通周折还是回到京城任职。

几年后,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在站队这个问题上,解缙毫不犹豫地倒向了朱棣,飞奔而去投入朱棣怀抱。朱棣对此很是满意,大力提拔,解缙成为新贵中的第一号人物,和另外六个人组成了内阁,任右春坊大学士,内阁首辅,步入了仕途之巅。

朱棣常赐给他们金绮衣等高级物品,荣宠之至,还经常鼓励说,你们七人工作辛苦,成绩突出,最关键还是要善始善终。

这其间,解缙主持编修了伟大的《永乐大典》,这部皇皇巨著是我国古代最全面的百科全书,单单参与工作的就有两万多人,解大才子因此足以不朽。

04

皇帝如此重用信任,解缙更加卖力工作,积极参与政事。

在家天下的帝王时代,继承人的问题是个要命的所在,多少英才名臣都在这上面栽了跟斗,解缙这个大嘴巴也在劫难逃。

朱棣在长子朱高炽与次子朱高煦之间犹豫不定。朱高炽宽厚仁慈,朱高煦英武勇猛,朱棣有意立更像自己的老二为接班人。

他问解缙,老解说自古都是立长子,皇长子是个仁人,很合适。

朱棣不语,解缙跪下磕头说了三个字:好圣孙!

他知道朱棣喜欢朱高炽的儿子,现在把这个砝码也搬了出来。朱棣点点头,终于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为汉王。

朱高煦那是恨透了解缙,解缙却还不知收敛,明目张胆地为朱高炽站台。见朱棣还是不满意太子的表现,对老二特别优待,解缙又去说话:皇上,这样不是挑起争端吗?千万使不得啊!

老是这么和朱棣唱对台戏,这个朱皇帝可不比前两个,是个有大脾气的人。表面上和你说有话尽管讲,你还真的怎么想就怎么说?你这是离间我家骨肉!

于是在给内阁大臣们发纱罗衣时,别人都有,单单解缙没有。可怜这事还没让解缙警醒,他又提出皇帝征安南是不对的。这时朱高煦正好在朱棣面前大讲他的坏话,朱棣终于发了火,把解缙打发到安南去任地方官。

永乐八年,解缙进京汇报工作,成祖朱棣征北未还,他就去拜见了留守的皇太子,之后才回返地方。

这下可捅了大娄子。

太子的位置最为敏感,皇帝还在,就应该乖乖地待着别吭声,稍微自作主张,都可能被解读为对皇权的挑战。

解缙与太子的这次见面,老二朱高煦马上告诉了他老爸:解缙这家伙趁着皇上外出,偷偷去拜访太子,拜访完又立刻跑回去!他想干什么?一点儿臣子的礼节也没有!

朱棣大怒。

平常老解就总是以高人一等的面孔示人,早得罪了很多人,告黑状的人本来也不少,朱高煦这一状更是火上浇油。不得了的是,解缙在回地方路上还给皇帝上了一本,提了要疏通赣江等建议。

朱棣本来就正在火气上,奏折上来,更是气得火冒三丈,立即下令锦衣卫把他逮捕,关进大牢。

这一年是永乐八年(1410年)。

老解被丢在监狱里一关五年,特务头子纪纲给朱棣看囚犯名单,皇帝看到解缙的名字,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解缙还在?

纪纲心领神会,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解缙被丢在冰天雪地里冻死了,接着还被抄家,妻儿也被流放。

他力保的明仁宗朱高炽没有给他平反就过世了,好圣孙明宣宗也没有赦免他。直到成化元年(1465年),明宪宗朱见深才给解缙平反,给了他个“文毅”的谥号。

聪明与野心搅和在一起,实在是很危险。

李贽:不自由,毋宁死

01

这世上,有才的人都很狂。

在古代,敢狂的人挺多,狂到敢骂孔子的,却掰着手指头也数不出十个来。在这仅有的几个狂人里骂得最狠的,一个是庄子,还有一个是李贽。

李贽骂孔子,直截了当就说“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他还说大家本来就都是圣人,没必要去学那个假的,学孔子的都是“丑妇之贱态”。他读过私塾,学过孔孟朱子之道,却坚决不肯信孔夫子说的话,还把人骂了个狗血喷头。他觉得,圣人之言都是错的,什么孔子孟子,不如自立门户当“李子”。

这可不是一时的哗众取宠。他打小就喜欢骂孔子,十二岁就写出了轰动乡里的《老农老圃论》,把孔子视种田人为“小人”的言论大大挖苦了一番。

李贽有这样惊世骇俗的想法,大概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关。他祖上就没有学儒的传统,也不是啥书香世家,而是做着当时人们瞧不起的商人行当。

李贽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泉州巨商。明朝的泉州可是个通五洋揽四海的商业大都会,李家扎根此处,专门跟霍尔木兹,也就是今天的伊朗做生意,他家六世祖还娶了个浓眉大眼的伊朗姑娘做老婆。

李贽是个离经叛道的家伙。他不尊孔子,也不肯信其他什么教派,誓要做一个无信仰的自由人。

02

当时明朝已有了海禁政策,李家没法像祖上那样去海外做生意,家道逐渐中落,只好谋一条读书取仕的道路。

李贽考上科举当上官后,家里人都很欣慰,觉得他迈上了一条康庄大道,李家能够从此复兴。然而他这人当官没什么本事,却有两大特点,一曰傲慢,二曰两袖清风。

明朝科举取士,旁人中了举要先烧两炷高香,再大宴亲朋,然后发奋图强,再考进士。可李贽呢,却当着大家的面儿说以后再也不考啦,举人也挺好的。

一个人有了北大硕博连读的资质,偏偏要读完本科就打住,那就怪不得这一辈子只能当个十三线城市的小公务员了。

当了小公务员,李贽还不愿意往上升官,一概人情往来都不做,升职考试也不去考,每天闭门研究学问,美其名曰不为五斗米折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最新小说: 元婴直播卖功法?我靠卖货修仙! 民国穿越女掌柜 江畔余年 海夕路漫漫 开局直播:地府降临人间 我带全家穿越莽荒 总裁的冰冷魔后 木筏纪元:系统求生 柳予桉的新书 逆命武途 异世界之热血重燃 逢原 落榜抽我祖龙血,我成武仙你悔啥 综:带着瞎瞎到处浪 白金时代 校园,虐夫一时爽追夫火葬场 凶案:谁杀了她 掠夺之翼 斩神:食我一发神之制裁 异人:我不是神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