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继点 (第4/5页)
不过,我们躺在海面上漂浮时,撞见的可不全都是老朋友。日志上有很多这样的记录:
五月十一日:今晚当我们坐在木筏边缘用餐时,一只巨型海底动物两度在我们旁边浮出水面,溅起可怕的浪花,然后就消失了。我们自始至终都不知道那是什么。
六月六日:赫门看见一条粗粗壮壮的深色鱼,它有宽大的白色身体和纤细的尾尖,有刺,从木筏的右舷跳出水面好几次。
六月十六日:船头左舷发现了一些古怪的鱼。有六英尺长,最宽处达一英尺;有长而细的褐色尾部,接近头部的地方有一片大背鳍,在背部中间有一片小背鳍及镰刀状的巨大尾鳍。它不断趋近水面,同时偶尔像鳗鱼般蠕动身体。当我和赫门带着线式鱼叉跳上橡皮艇时,它就潜进水里。过一会儿就又浮上来,然后又潜进水里消失了。
六月十七日:中午十二点,艾瑞克坐在桅顶上,他看见三四十条跟昨天同样长而细的褐色鱼,正从左舷位置高速游过来,然后在船尾消失,就像海上大而平坦的褐色影子。
六月十八日:诺特看见一条像蛇一样的生物,两至三英尺长,身体细,在水面下直着身子,时而上、时而下,然后像蛇一样朝下蠕动身子,潜进水里。
曾经有好几次我们的木筏滑过水面,都看到水下有一大块颜色暗沉、动也不动的物体,看起来像隐藏的暗礁,面积有一间房子的地板大。我们假设它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巨型鳐鱼,但它从不移动,我们也从不曾近得足以看清它的样子。
水里面有这么多同伴,所以我们从不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当我们必须亲自潜入水里,检查木筏下方的绳索时就更有趣了。有一天,一片活动船板松开了,滑到木筏下,被绳子卡住,可是我们捞不到。因为赫门和诺特在我们之中水性最好,所以我们派了赫门下去。他两次潜入木筏下方,夹在海豚和领航鱼之间,拉扯着船板。在他结束第二次下潜,刚攀上木筏、坐在船舷边缘喘口气时,一只八英尺长的鲨鱼就在离他的腿不到十英尺的地方,从海底平稳地朝他的脚趾尖游上来。也许我们对鲨鱼的揣测不太公平,但是我们还是怀疑它不怀好意,于是把鱼叉用力戳向它的脑袋。这下子鲨鱼被激怒了,与我们展开了一阵激烈的搏斗,浪花四溅,结果鲨鱼离开了,只在水面上留下一层油。而那块活动船板还没有拔出来,依然卡在木筏下。
接着,艾瑞克有个构想,要做个潜水篮。我们没有太多材料可供使用,只有竹子和绳索,以及一个原来装椰子的旧篮子。我们用竹子和绳子将旧篮子加高,再将篮子绑在木筏边,然后我们坐进篮子,放到海里。我们充满诱惑力的腿便藏在了篮子里,其实上面用绳子编成的部分,对我们自己和鱼来说,都只是心理作用。但不管怎样,如果有任何对我们怀有敌意的生物朝我们疾游过来,我们就可以立刻缩进篮子里,而甲板上的人就会把我们拉出水面。
这个潜水篮不仅实用,也逐渐成为我们在木筏上的娱乐所在。它给了我们一流的机会,可以研究木筏下的活动水族馆。
当大海趋于平静时,我们就一个接一个地轮流爬进篮子,进入海里,直到我们憋不住气再上来。在水底有一道奇怪的光束,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影子。只要我们把眼睛沉到水面下,就会看到那道光似乎不再有特定的方向,跟我们在水面上看到的有很大不同。光线的反射,不仅来自上面,也来自下面:有时候阳光明明已经不再照射,却到处亮闪闪的。我们在水底抬头看木筏的底部,它整个闪着银光,九根原木及绳索捆绑的网络,都笼罩在一片神奇的光线里,木筏的四周以及整根操舵桨上,还有海草摇曳着。领航鱼排列整齐地游着,像是披着鱼皮的斑马,而海豚则精力充沛、提高警觉,忽而一扭,就这么绕着圈子寻找起猎物来。活动船板从一处裂口向下凸出,阳光洒满这片红色的松木板上。而我们的殖民者——白色藤壶则静静地坐在船板上,黄色的垂鳃极富韵律地吸进氧气和食物,如果有人太靠近它们,它们就会迅速合上红边、黄边的壳,关起门来,等到它们感觉危险已经过去了再张开。
对我们这些在甲板上已经习惯热带阳光的人而言,水下的光线相当明亮而且安定人心。甚至当我们低头探望深不见底、永远漆黑的海底时,由于太阳光的折射,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一片明亮的淡蓝。令我们惊讶的是,我们不过浅浅没入水面,却看得见远在清澈、干净的深海底的鱼——也许,是鲣鱼。此外,还有其他种类的鱼,它们游得那么深,我们都辨认不出来了。有时它们还一大群一大群地游来,我们经常纳闷,究竟整个洋流中都是鱼,抑或只是那些在海底深处的鱼特意聚集在“康提基号”下面,好陪我们几天?
我们最喜欢的事,就是在带有金黄鱼鳍的鲔鱼来访时,潜下水去。偶尔鲔鱼会成群过来,但大多是两三条结伴,除非我们能引诱它们上钩,否则它们能连续好几天静静地绕着我们游。从木筏上观察,它们不过是大型棕色鱼,没有什么特别的。然而,如果我们潜到它们下方,就会发现它们的颜色和形体都自动改变了。这让人觉得相当困惑,我们甚至有几次必须浮出水面重新确定方位,确定我们在水面下看到的是同一条鱼。然而,这些大鱼根本不理会我们,只是自顾自地继续进行它们的活动。但在水里,它们天生优雅的外形,是我们见过的其他鱼类无法与之媲美的,它们的颜色变成了带有金属质感的淡紫罗兰色。整条鱼就像是闪着银和钢的光芒,强而有力的鱼雷,配上比例完美的流线型形体,只需要轻轻摆动一两片鳍,就能让它们重达一百五十至一百八十磅的身躯,以无与伦比的优雅姿态在水中穿行。
我们与海及海里的一切接触越亲密,就越不觉得它奇怪,连同在海上也越感到自在。同时,由于我们学会了尊敬与太平洋毗邻而居的原始部族,因此能以全然不同于我们原来的观点来看待大海。的确,我们已经测算出海水的含盐量,还给鲔鱼和海豚取了拉丁名字,这些都是原始部族不会做的。然而,他们对海洋的认知恐怕比我们更真实。
大海里没有多少固定的标记,浪花、鱼、阳光和星星,来来去去。南太平洋群岛和秘鲁之间这片四千三百海里宽的大海里,应该是没有任何一块陆地的。因此,当我们接近西经一百度时,发现航海图上标着在我们航线正前方会遇到一处暗礁,着实令我们大吃一惊。航海图上是以小圈圈标示这块暗礁的,而这张航海图是当年新发行的,所以我们查了一下《南美洲航海指引》(<i>Sailing Directions for South America</i>),上面写着:“一九〇六年和一九二六年的两份报告均显示,在科隆群岛西南方六百英里,南纬六度四十二分、西经九十九度四十三分的位置发现碎浪。一九二七年,一艘轮船航经此位置西边一海里处,未发现碎浪。一九三四年,另一艘轮船经过这地方南边一海里处,同样没有发现碎浪。一九三五年,动力艇‘玛瑙号’(Cowrie)在这个位置测量到一百六十英寻的深度,还未见底。”
根据航海图,这个地方显然仍被列在不可行的航海路线中,但是如果前方真的有浅滩,我们这艘木筏的风险会比吃水深的船来得小。因此,我们决定直驶图上所标示的那一点,看看会发现什么。航海图上所标示的暗礁,比我们预定的方向要稍北,于是我们将操舵桨移向右舷,调整一下横帆,好让船头大致朝向北边,然后我们利用右边的风和浪帮助我们前进。结果,我们的睡袋溅进了比平常多一点点的太平洋海水,但我们也都对此习惯了,而且其实当时的天气开始明显变得清爽了。不过,我们还是觉得很满意,因为只要信风风向不变,“康提基号”可以承风的角度就非常广,并不至于影响它稳定行进。若是风向变了,船帆又会横扫,我们就得像先前一样跟着疯狂打转,才能再度掌握木筏的航向。
我们驾着木筏,朝西北的方向航行了两天两夜。海浪卷高,而且信风风向有了变化,一下吹东风,一下又吹东南风,海况变幻莫测,我们随着推挤过来的海浪,一会儿升高一会儿下降。我们保证桅顶上持续有人瞭望:当木筏被波浪顶上去时,地平线也跟着开阔起来。浪头最高的时候,比船舱屋顶还要高上六英尺,假如有两股来势汹汹的海浪撞在一起,激起的浪头会更高!两股势力你争我斗越攀越高,仿佛一座用水堆起的塔台,不一会儿,这座塔轰然倒塌,飞溅到你意想不到的方向。入夜之后,我们用储藏箱挡在船舱门口,但还是过了湿漉漉的一夜。当第一波海浪撞击在竹制墙面上时,我们才刚刚睡着,上千股水柱像喷泉般从竹编的墙面喷进来,哗啦啦的白浪漫过储藏箱,朝我们身上进攻。
“给修水管的工人打电话。”当我们团起身子让水从地板上流走时,我听到有人在睡梦中这么说。那一夜修水管工人当然没有来,于是我们的床成了洗澡盆。在赫门掌舵时,倒是有一只海豚不小心上了船。
第二天,信风决定暂时只吹东风,海浪也就不那么嚣张了。我们一个紧接着一个上桅顶值班瞭望,因为我们估计当天傍晚就可以到达我们打算去的那个点。那一天我们在水里看到的生物比平时要多,也许是因为我们比平常观察得更仔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