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 莫里亚蒂 (第3/5页)
“我说的也不是妄想的内容。”
“那是什么?”
“案件的原委。罪犯租了弹美住处正下方的房间。”
“对,罪犯利用快递公司的转寄服务把本该送到弹美家的包裹转寄到了自己租住的房间。我琢磨了一下怎样才能截获别人家的包裹,通过推理发现了其中的玄机。你没有注意到只是因为缺乏经验,并不是我异于常人。”
“我说的不是这个。您能推测出罪犯动的手脚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那哪里奇怪了?”
“您知道弹美家的房号。您当时斩钉截铁地说:‘罪犯租了502室,然后以您的名义提交了虚假的转寄申请,谎称您从602室搬到了502室。’”
“她说了自家的地址吧?”
“没说。”
“那……那就是她在委托申请表上写了地址。”
“她进事务所的时候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根本没有余力写申请表。”
“我一时半刻想不起来了,都是些琐碎的小事。”
“看似琐碎,其实事关重大。”
“一个房号有那么重要吗?”
“如果您知道她的房号,那就说明您也知道她这个人。知道她这个人,就意味着您早就知道有这么一起案子了。”
“你这推论也太简单粗暴了吧?”
“换成更细致的解释,结论也是一样的。您不可能听不懂。”
“好吧,那给我点时间回忆回忆。”
老师闭上双眼。十秒后,他睁眼说道:“哎哟,这不是很简单嘛。”
“您想起来了?”
“你以为我早就知道弹美的房号?”
“不是‘我以为’,是您亲口说的。”
“但她并没有承认她确实住那间。”
“嗯,这么说起来,好像是没有。”
“在解释比较复杂的事情时,加入一些具体的元素会比只用抽象概念更容易理解,这个你应该明白吧?”
“明白是明白……”
“当时浮现在我脑海中的诡计是这样的:替换掉包裹中的物品后,凶手肯定得重新打包,再把包裹送去弹美家。既然是这样,那他应该会选择一个只需稍加涂改就能变成弹美家地址的房号。假设房号是三位数,那么租一个只差一位数的房间就是最合理的选择。毕竟要是涂改好几个数字,就很容易暴露。下一个问题是改三个数字中的哪一个。改个位数就意味着罪犯租下的房间和弹美家不过数墙之隔,风险实在太大。一个不凑巧,罪犯搞不好会跟弹美撞个正着。改十位数本质上也一样。只要在同一层楼,哪怕中间隔着几十个房间,在走廊上相遇的概率也不低。因此,改百位数才是最合理的。百位数一般表示楼层,所以这意味着他们会住在不同的楼层。”
“继续听您说下去,就能明白您为什么知道她的房号了?还是说,您只是在争取时间?”
“哎呀,你先耐心听我说完。在‘涂改百位数’的前提下,能够轻易涂改的数字组合寥寥无几。例如,9和6乍看非常相似,但你很难通过小幅度的涂改把9变成6,反之亦然。也就把1涂改成4、把3涂改成8之类的情况比较好操作。而我想到了把5涂改成6的情况,作为数字组合的一个例子。事实上,个位数和十位数是几都无所谓。我只是随口用了2跟0罢了。”
“您的意思是,602是您随便编出来的数字?”
“完全正确。”
“那弹美为什么不纠正呢?”
“我也不知道。也许是因为它无关痛痒,所以弹美没放在心上吧。她大概也知道我是随便编了个数字。”
“她的房号并不难查。如果她家真是602室怎么办?”
“不怎么办啊。真是602室,那也只是我碰巧说中了吧。”
“碰巧?三位数的数字也能碰巧说中吗?”
“碰巧说中一个三位数的数字也不算什么奇迹吧。算上组号<a id="zw1" href="#zhu1"><sup>[1]</sup></a>的话,彩票的号码足有八位以上。不过嘛,我估计我是没说中弹美的房号。就算碰巧说中了,我也不会感到惊讶。”
没错。就算房号是一致的,老师脸上依旧会挂着淡定的微笑。仅仅是这样,还不足以把老师逼到走投无路。
“我可以再提一个问题吗?”我问道。
“确定只有一个问题?”
“您介意这个?”
“还不是因为你问个不停。”
“我会问到您承认为止。”
“那岂不是没完没了了。你到底想让我承认什么啊?”
“您还记得‘食材’一案吗?”
“记得啊。那显然是一起绑架案。”
“大钟夫妇来事务所的时候惊慌失措,尤其是那位太太,几乎陷入了恐慌状态。”
“多亏了你的连载,我成了赫赫有名的侦探。在这座城市,人们遇到紧急情况时更倾向于找我,而不是向警方求助。”
“这可不是什么好倾向。”
“怎么不好了?”
“因为警方的调查是免费的,您却要收调查费不是吗?”
“警察也不是免费的啊,包括人力成本的各项经费都出自税费。换句话说,每个公民都是警方的客户。许多人对这一点存有误会,觉得找政府机关办事是不要钱的,殊不知政府早就强制征收了费用。正因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公务员才不把老百姓看作客户,而老百姓则误以为政府是在免费帮自己做事,表现得处处卑微。如果大家都能正确认识到民众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无异于顾客和店员之间的关系,政府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都会顺利许多。”
“可无论报不报警,交的税都一样多啊。”
“假设这座城市的居民遇事都不找警察,而是委托我来解决,那就能砍掉警方的所有经费了。维持这家侦探事务所的经费和维持警察组织所需要的经费毫无可比性。到时候就能大幅减税了。”
我暗想,要是没有了警察,只剩下这家侦探事务所,那简直与噩梦无异。
“起初大钟先生好像并没有意识到女儿被绑架了。”我说道。
“他觉得女儿大概是遇到了某种麻烦。只是大钟太太不知怎的误以为女儿已经惨遭杀害了。”
“后来,警察突击检查餐厅,顺利救出了孩子。奈何绑匪四散奔逃,费了好大的功夫也只抓到了两三个不了解情况的小喽啰。”
“毕竟当时外头风雨大作,只能说那群绑匪比较走运吧。”
“他们真的只是运气好吗?”
“你到底想说什么?”
“会不会是有人提前给他们通风报信了?”
“有可能。可即便是这样,也与我无关。”
“也是。但我想不通的并不是这件事。”
“那是什么?”
“当时有个大高个跟着大钟夫妇找到了这家事务所,对吧?”
“嗯,是专程来送勒索信的好心人。”
“大钟太太还以为他也是绑匪之一。”
“受其影响,大钟先生也把大高个当成了危险分子。”
“我觉得他们会误会也情有可原。毕竟看到一个人高马大的男人在暴风雨中紧追不舍,是个人都会害怕的。”
“这就是门外汉和专业侦探的差别。”老师的口吻洋溢着自信。
“您似乎早就知道他会送勒索信来。”
“你又来了。我当然不是提前知道的,而是推理出来的。”
“什么样的推理能让您知道他手里有勒索信?”
“如果绑架是为了赎金,那自然会有一封勒索信。可那对夫妇并没有收到勒索信。也就是说,他们很有可能错过了那封信。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人拿着一张纸追赶这对错过了勒索信的夫妇,那我自然可以推测出那人是来送信的。”
“这个解释听上去好像挺合乎情理的,但我还是觉得不太对。”
“怎么不对了?我觉得逻辑很通顺啊。”
“您的推理是,如果以‘那是一起绑架勒索案’为前提,就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没错啊,那确实是一起绑架勒索案。”
“可照理说,‘那是一起绑架勒索案’只是推理的结果。把结果用作前提,岂不是颠倒了先后顺序?”
“通过假定某件有可能为真的事情来证明事实也并不稀奇,只要能以之为前提解释清楚一切而不产生矛盾即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