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5/5页)
“希望你不会太介意,”她说,“巴顿小姐性子太直了,非要把想说的话全倒出来不可。她是个好人,可惜没有多少幽默感。她觉得做事情一定要有高尚的动机,否则她就不能容忍。”
哈莉雅特为自己说话这么冲道了歉。
“我想你已经处理得相当好了。而且你那位彼得勋爵听上去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要逼着你谈论他,可怜的人。”
“要我说的话,”总务长评论说,“在这个大学里我们对每件事都谈论得太多了。我们争论这个争论那个,争论为什么又为什么,可就是不动手把事情解决。”
“可是难道不应该问一问我们想要解决的是什么吗,”学监反对道。
听到这种熟悉的学究式的争辩,哈莉雅特冲着贝蒂·阿姆斯特朗笑了。十分钟以前,有人提起了“价值”这个词,一个小时以后,她们竟还在讨论这个。最后还是总务长引用了一句话:
“上帝创造了整数;剩下的都是人造的。<a id="jzyy_1_33" href="#jz_1_33"><sup>(5)</sup></a>”
“哦,拜托!”学监大叫道,“还是别把数学扯进来吧。还有物理。我可对付不了它们。”
“刚才是谁提起普朗克常数的啊?”
“是我,我道歉。我管它叫令人讨厌的小东西。”大家都被学监的着重口气逗笑了,之后,午夜降临,聚会结束了。
“我现在还不住在学院里,”德·范恩小姐对哈莉雅特说,“我可以陪你一起走到你的房间吗?”
哈莉雅特同意了,心想不知道德·范恩小姐想对她说什么。她们一起出门,走进新方庭。月亮升起来了,给那些建筑洒上一抹清冷的银灰色,这朴素的颜色和窗户里透出的黄光形成了对照,在窗户后面,重逢的老友仍在愉快地交谈和欢笑着。
“简直像学期中一样热闹,”哈莉雅特说。
“是的。”德·范恩小姐诡异地笑着,“如果仔细听听那些窗户里的声音,你就会发现,是中年的那一批发出的声音最大。年纪大的都上床睡觉了,一边还在想自己是不是跟她们的同学一样被岁月消磨得那么厉害。她们受到了一些打击,另外脚也很疼。而年轻的那一辈还在清醒地聊着生活和生活的责任——只有那些四十岁的女人,假装她们又回到了读本科的时候,而且感觉很良好。范小姐——我很钦佩你今晚说的那些。超脱是一种很稀有的美德,却很少有人觉得它可爱,不管是在自己还是别人身上。如果你能找到一个人不介意这一点而喜欢你——甚至因此而更喜欢你——那这种喜欢就有了很高的价值,因为它十分真诚,而且和那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你也只需真诚面对自己就可以了。”
“这大概是真的吧,”哈莉雅特说,“但你为什么会想说这个?”
“我不想冒犯你,相信我。但我能想象,你一定遇到过很多次这种人,一旦他们希望你拥有的感受和你真实的感受有所不同,便对你感到失望。对他们有一点点在乎都是致命的。”
“是的,”哈莉雅特说,“但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也很失望。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感受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那不重要,只要你不说服自己产生某种所谓恰当的感受就行了。”
她们走进旧方庭,经过了古老的山毛榉树,它们是什鲁斯伯里最令人肃然起敬的古董,树影在她们身上投下斑点和变换的阴影,比黑暗更令人看不透。
“但你必须要做这一类的选择,”哈莉雅特说,“在两种愿望之间,你又怎么知道哪一个的重要性能压倒另一个呢?”
“只有在它们征服了我们的时候,”德·范恩小姐说,“我们才会知道。”
菱形的阴影落在她们身上,像滑落的银色链条。牛津所有的塔楼,一个接一个的,都奏响了一刻的钟琴声,一连串乐音虽不完全相同,却很和谐。在伯利楼的门前,德·范恩小姐向哈莉雅特道了晚安,然后弯着身子迈着大步,消失在大厅门廊里。
奇怪的女人,哈莉雅特想,而且一针见血。哈莉雅特所有的悲剧都来自“说服自己”对一个男人“产生某种所谓恰当的感受”,而那个男人自己的感受还没有经历过真诚的考验。她随后的优柔寡断则来自她的决心,决心不再把希望拥有的感受当作感受本身。“只有在它们征服了我们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哪件事的重要性压倒了其他的。”在她的犹豫不决中,可曾有过任何东西是如此坚定的吗?对啊,她忠于自己的工作——虽然曾有过看上去很强烈的理由让她放弃工作,去做点别的。确实,虽然今晚她为这种特别的忠诚交代了理由,她却从没觉得对自己也需要交代。她把自己交付于写作,虽然慢慢才觉得,或许这件事她做得更好,却从未怀疑过这件事是她应该做的。它在她还未察觉的时候就征服了她,这就是证明。
她太兴奋了,不想回去睡觉,于是在方庭里来来回回散了几分钟步。这个时候,她无意看见了一张纸,在修剪过的草坪上飘着。她下意识地把纸片捡起来,发现那上面不是空白的,于是把它拿到了伯利楼里面,想仔细看看。那是一张普通的便条纸,上面只有用铅笔画的幼稚的涂鸦。怎么说都不是一张好看的画,更不应该出现在一个学院的方庭里。它丑陋且残忍,画的是一个过度夸张的女性裸体线条,那女人正野蛮地对一个穿着长袍戴着方帽的性别不明者施以暴行。这幅画既不理智也不健康;实际上,是很肮脏、下流和疯狂的涂鸦。
哈莉雅特盯着它看了一会儿,觉得很恶心,同时也有一连串问题出现在她的脑海里。她把它拿上楼,走进最近的一间厕所,把它扔进马桶,用水冲掉了。这才是这种东西该有的命运,有始有终;但最重要的是,她真希望自己从来没有看见过它。
<a id="jz_1_29" href="#jzyy_1_29">(1)</a> 梅尔库利亚里斯(Hieronymus Mercurialis,1530—1606),意大利哲学家和医生。
<a id="jz_1_30" href="#jzyy_1_30">(2)</a> 罗伯特·伯顿(Robert Burton,1577—1640),牛津著名学者。文中这一段引自他最著名的作品《忧郁的解剖》(<i>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i>),这本1621年的作品是最早讨论人类心理学的书籍之一,在十七到二十世纪的英国知识分子圈里非常流行。后文中亦多次引用了这本书。
<a id="jz_1_31" href="#jzyy_1_31">(3)</a> 勋爵(Lord)是对有爵位的贵族男性的泛称,也用于称呼一些封爵的儿子和一些拥有相应身份但没有爵位的人士。在塞耶斯的笔下,温西家族是英国最古老的贵族家庭,可以向上追溯到十二世纪狮心国王理查德的年代。彼得·温西是第十五任丹佛公爵的次子,而第十六任丹佛公爵的头衔传给了他的哥哥。
<a id="jz_1_32" href="#jzyy_1_32">(4)</a> 此处取材于约翰·班扬(John Bunyan)1682年的基督教小说《圣战》(<i>The Holy War</i>)。小说将人比喻成一座城镇,名叫人灵城(Mansoul),讲述神之子以马内利(Immanuel)将人灵城从魔鬼(Diabolus)手中抢回来的故事。
<a id="jz_1_33" href="#jzyy_1_33">(5)</a> 德国数学家L·克隆内克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