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公民义务 (第2/5页)
我拿起几份《星期六晚报》和《读者文摘》,在货架过道里寻找其他成人用品。我拿了些“老香料”须后水、镀铜指甲刀、梳子和一包烟斗丝。当我走近收银台时,她笑眯眯地问我今天过得怎么样。
“很棒,”我说,“棒极了。”
她算了算总金额,问我是否还需要别的东西。
“我想这些就够了。”我答道。我把手伸到右后兜里,皱了皱眉。我继续皱着眉头,拍了拍其他口袋。“谁能想到呢,”我说,“我好像把钱包落家里了。该死!不好意思给你添麻烦了。”
我准备将商品放回货架,她说不必,让我不要担心,这种情况很常见。我向她道了谢,转身要走,又折了回来。“我可以给你一张支票,”我说,“你们这里收支票吗?”
“当然收了。”
“太好了。”我拿出从银行取来的支票,放在柜台上。“可以的话,我就写五十美元。”
她犹豫了一下:“五十美元应该可以。”
她看着我填写支票。我看过德怀特写这个,知道些小窍门,比如在金额这一栏要写上“五十美元整”。我用花体字签了字,把支票递给她。
她研究了一下。我在一旁等待,耐心地微笑着。她开口了,但声音不知怎的好像变了。“托马斯,”她说,“你带身份证了吗?”
“当然。”我应道,再次把手伸进后裤兜。然后我停了下来。“该死的钱包,”我说,“我的东西都在那里边。我不确定,也许我带了别的东西可以证明一下。”我翻遍所有口袋,假装松了一口气,拿出了借阅证。“找到了,”我说,“这样就搞定了。”
她认真研究了借阅证,就像刚才研究支票那样。“你住在哪儿呢,托马斯?”
“什么?”
她透过眼镜看着我。“你家地址是哪里?”
我完全忘记了借阅证上写的住址。我站在那儿,傻傻地眨了眨眼,然后靠在柜台上,从她指间抽出证件,说道:“就写在这里呀。”我读了遍地址,将证件递回给她。
她点点头,看着我。她仰起头,大喊道:“阿尔伯特,你能来一下吗?”
一位矮小瘦弱的老人穿着白色夹克,从处方柜台那边慢慢走下过道。她递给他支票和借阅证。她盯着他,刻意地说:“阿尔伯特,这位年轻人给了我们这张支票。请收好。”他先是狐疑地看了她一眼,然后做出心领神会的样子。“好的,”他说,“我会保管好的。”他走下过道。我跟着他走,但她说:“他马上就会回来的,托马斯。请在这里等会儿。”
她把我购买的东西放进袋子里,我们就这么站了一会儿,什么话也没说。“我手头通常不会带那么多现金。”她终于开口说道。
我朝商店后面瞅了瞅。我没看见那个老头。
“那你在这里住了多久啦,托马斯?”
“大概六个月吧。”我说。
“目前你觉得这里怎么样呀?”
“挺好的。我是说,我很喜欢这个地方。”
“那就好。我也喜欢,这是个好地方。这里的人都很好。”
然后我就看到她颤抖起来,快要哭出声的样子,我就知道她背叛了我。我又看了看空无一人的处方台,说道:“那啥,我还有别的事情要做,待会儿再过来。”
我开始走下过道。她喊道:“等一等,托马斯。”我走到门口时,转过头看了看,发现她从柜台后面走出来,一路跟着我。“等一等。”她说道,用眼神挽留我,她眼里流露出和刚才的声音一样的——悲伤。我打开门,走到街上,速度飞快。我走过了几家商店,又听到她的声音在我背后响起——“托马斯!”我加快了脚步。她紧跟不舍,一直喊着我的名字。我转过头看了看。她跑起来了,动作缓慢而笨拙,但的确是在奔跑。我用手肘夹住小旅行包,猛地跑起来。我们俩在街上跑着,大约相距6米,慢慢变成了7米。我没有跑很快,只是步子迈得很大。“托马斯!”她喊道,“托马斯,等一等!”每次她喊我,我都会感觉自己被这关切备至的声音拉了回去。我觉得她看透我了,看透了我的愚蠢和苦恼,只想抓住我,帮我走上正轨。
人行道上很拥挤。如果周围的男男女女认为有必要拦住我,肯定就会这么做的。她只要大喊一声:“小偷!”我就会被当场围攻。他们一定以为这只是家庭私事。他们肯定和我听到了同样的声音,听到一位母亲想要靠近她的孩子。
我在街区尽头转了个弯,这下她就跟丢了。我之前攒的力气似乎全在此刻爆发了出来。我冲到下一个街角,拐过去,跑过半个街区后再拐弯,穿过一条小巷。直到那时,我才敢放慢脚步向后看。她不可能跟上我的,我只是确认一下。她不在后面。我把她甩掉了。我以为自己把她彻底甩掉了,但其实不是。
小巷的尽头是条街道,街对面是家小餐馆。街道正在整修中。路上没有汽车,只有几个行人。我歇了一会儿,喘了口气,然后穿过街走向了餐馆。餐馆里几乎没人。我进来时,收银员咕哝了一声,头都没抬,继续写着记账簿。我往后走,把自己锁在男卫生间里。
我靠在门上。我就这么站着,让自己平静下来。汗水流到了我的眼睛里,灼得生疼,衬衫也湿透了。我的喉咙很痛。我把头凑到水龙头下,让水流进嘴里。接着我脱掉上衣,用纸巾擦身子。擦干之后,我脱下裤子,将它与衬衫和眼镜一起塞入小旅行包。我拿出了自己的童子军制服,小心翼翼地慢慢地摊开穿上。我用湿纸巾擦了擦鞋子,站直审视了一下自己。我穿戴十分整齐,围巾系好了,皮带卡扣对准了皮带头,帽子戴正了,两条肩带自然垂下。一条是童子军国家荣誉协会授予的肩带,它亮白色的背景上有个红色箭头,另一条是功绩徽章肩带,充分证明了我的实力。那年夏天,我在营地里无所事事,疯了一般地收集徽章。我现在是一名“生命级童子军”,只要再得到一个功绩徽章,我就能升级为“老鹰级童子军”。这徽章叫作“国家公民义务”。我已经满足了许多项要求,包括参加陪审团依法办事,但德怀特不肯帮我递交申请书。他不愿多做解释,只是说我还不够格。我们俩为此争执不休。
我背上小旅行包,离开了餐馆。
从刚才逃离药店到现在返回药店,才过去了不到十五分钟。一辆空警车停在药店外面,警灯闪烁着。我镇定自若地看着正前方,走过药店,走到举办年会的那家酒店。
距离年会开始还有一个小时,但大厅里已经挤满了戴着荣誉协会肩带的童子军,他们四处打量别人。我把小旅行包寄存起来,向其他部队的熟人问好。其中一位负责摆放椅子。他请我帮他一起弄,完成这项工作后,他又让我和其他几个男孩在门口站着,迎接来宾。我们仨心有灵犀。当人群开始鱼贯而入时,我们已经准备好如何机智应对了。与来宾谈笑之间,我已核对好受邀名单,第二个男孩在胸牌上写下宾客的姓名,第三个男孩则陪同客人走到对应的餐桌。
然后我就发现她排在一对老夫妻的后面。我抬起头,看见她正盯着我。我顿时感到天旋地转,所幸最终站稳了。我眼睛眨都不眨一下。我核对过这对老夫妻的名字,说了些善意的俏皮话,逗得他们发笑。
接着我转向了她,露出热情的笑容,问道:“您叫什么名字,太太?”她走到桌前,若有所思地站在那里,双手拿着钱包。她像之前在药店里一样穿着白色毛衣和格子裙。最初的震惊过后,我就不再慌手慌脚了。我知道她不是尾随我到这儿来的。很显然,她儿子也是童子军,很显然,这男孩也是童子军国家荣誉协会的。她看了看我的胸牌,上下打量着我,当她确定自己搞错了,确定那不可能是我的时候,她的脸重新舒展开来,表情安详。她也对我笑着,告诉我她的名字。我从名单上看到她两个儿子都是荣誉协会的成员。她已经开始寻找他们了,环顾四周,往嘈杂的大厅里瞅着。她拿起自己的胸牌,用手臂挽着门口的男孩,走进了宴会厅。
哥哥给我寄过他写的一篇小说《一团头发、一块骨头》。故事中,一名美国人因杀害妓女而被监禁在意大利。他父亲很有钱,但这个年轻人拒绝向他求助。他与父亲以及其他所有人都疏远了。他彻底脱离了社会,甚至都不愿表达他对杀死女孩的悔意。其实他很愧疚——当时他喝醉了——但他对这个社会太过鄙夷,说什么也不肯求饶。这篇小说描述的监狱生活细节十分真实,比如厕所每隔几分钟就会自动冲洗,而且囚犯们还会用锡杯敲打牢房。
我觉得这小说写得真好。我无法像杰弗里一样大胆地写作。我给他寄去我自己写的一篇小说,讲述了两匹狼在育空地区搏斗至死的故事,但我知道他写的那篇更好,还考虑过将他的小说当成作业提交给英语老师。最后,我还是决定不这么干了,要不然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杰弗里回信说,他喜欢我写的故事,希望我再给他寄些。这封信情真意切,还带来了新消息。这是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最后一年了。他希望毕业后能搬到欧洲去写小说。但也有可能去土耳其教书。普林斯顿待他很好,他写道,等我选择大学时,应该好好考虑一下普林斯顿。
杰弗里还随信附上了父亲的寄语。他和妻子离婚了。他已移居加利福尼亚州,并在康瓦尔宇航公司找了份工作,这么多年来,这是他第一次正式去上班。事实上,杰弗里写道,他们一直都过得很坎坷。等见到我时,他会告诉我更多实情,他希望在他出国前我们能见上面。咱们已经太久没见面了,他写道。
杰弗里想见我,这是显而易见的。多年来,我总想和他见上一面,但在此之前,即便我早已制订好与他会合的计划,我也不敢确定他是否想见我。在大多数方面,我们都不了解对方。但他是我的兄弟,这对我来说很重要,对他来说似乎也很重要。他信里的口吻不再装得高雅客气,而是变得简朴友善。我随身带着这些信件,兴高采烈地阅读它们。
一天下午,我和珀尔正吃着我弄的热狗时,德怀特进了厨房。他注意到垃圾桶里有一罐法国芥末,把它捞了起来。“谁把这个扔掉的?”他问。
我告诉他我扔的。
“你为什么要把它扔掉?”
“因为它已经空了。”
“因为它已经空了?你觉得这里面一点东西都没有了吗?”
他把罐子凑到我的脸旁。罐子的颈部和底部凹槽中残留着一些芥末酱。
珀尔说:“在我看来,这就是空的。”
“我没问你。”德怀特对她说。
“好吧,但它的确是空的呀。”她说。
我说我也觉得罐子是空的。
“再看一次。”他说道,并将罐口对准我的眼睛。我往后闪,他就抓着我的头发,把我推回罐子前面:“你觉得这是空的吗?”
我没回答。
“爸爸。”珀尔叫道。
他又问了我一遍罐子看起来是不是空的。我的眼睛被熏得发疼,只好回答“不,它看上去还没空”。他把我放开了。“弄干净。”他说。他把罐子递给我。我拿刀在芥末罐里刮擦,他就在边上看着。过了一会儿,他坐到了桌子对面。里面有些条痕真的很难弄,尤其是在颈口那块,刀子根本没法够到。德怀特变得不耐烦了。他说:“如果这种小事儿你都做不好,就别指望成为一名工程师了。”
早在斯基珀提到他要去上工学院的时候,我就违心地宣告了同样的雄心壮志,附和他那严肃的计划,希望能增加印象分。说多了就好像变成了真的。我对工程专业的细节既没有钻研的兴趣,也没有学习的天赋,但我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我也挺喜欢这个词的发音。
我尽可能地把芥末都搞出来。餐盘边上多了一块棕黄色斑点。
“好了,”德怀特说,“你看看——这罐子之前是空的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